先飞的榜样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烽:万物相生 唯爱永恒
阳春三月,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德市鸿爱组织创始人杨烽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他朴实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说,“善”是可以循环的,那一刻,我被他对爱、对善的诠释深深地触动。当爱与善实现良性循环,必能形成有着超大磁场的暖流,汇聚成最美的人间春色。
杨烽出生在霞浦县一个教师家庭,他从小聆听父母讲述家中长辈行善的故事,在心里埋下了“善”的种子。他的爷爷扶贫助困,经常资助穷人,广受人们敬重。现在霞浦城关的“康济亭”就是以他爷爷名字命名的。每当看到四邻百姓在亭内纳凉,看到爷爷的名字镌刻在亭上,杨烽心底总会油然而生一份自豪感。这份融进血脉的良善家风,让杨烽觉得此生值得。
杨烽说自己投身“鸿爱”事业,基于对爱的追求,基于劳模的社会责任,基于政协委员的使命感。当年他和75位始创者共同发起了第一个鸿爱组织——闽东鸿爱助残促进会。2004年12月至今,鸿爱思想“孝爱·友爱·万物相爱”的内涵不断丰富,有数千名鸿爱人积极参与其中。20年来,鸿爱组织构建起了“寸草心敬老”“青少年成长”“妇女发展”“特殊人群服务”“户外劳动者服务”“美好家庭行动”“文化与自然保护”“乡村与社区发展”“救援与红十字”等“十个板块+N”的爱心服务模式,服务范围涵盖助学、助老、助残、关爱儿童、社区关怀等领域。
杨烽笑谈自己职业生涯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税务局干部,却在不到50岁的年龄申请提前退休;另一个是鸿爱组织里不领取薪酬补贴的专职志愿者。20多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间达5万小时,几乎每天都有六七个小时在参加志愿服务。他每年要开展各种方式督导100次以上,要同鸿爱捐赠人、鸿爱会员、鸿爱义工、“宁德之子”电话交流沟通365人次以上。杨烽说自己每天的活动时间都是饱和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今天碰上了谁,又需要帮忙什么”“有谁谁的事情要落实”“明年我就要好好休息了”等等。“休息”这个词说了好几个年头,可他却越来越忙。
从事慈善事业,杨烽要面对的人群比较特殊。对于敬老爱老,杨烽定义这是志愿者以“悠悠寸草心”,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以期做到“报得三春晖”。他回忆起在霞浦古县村帮助一位101岁孤寡老人的故事。当时老人住的房子成了危房,杨烽便组织志愿者募集资金,为老人修缮房屋,还为老人购买了新的被褥。老人家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崭新的被子,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那一刻,杨烽的双眼噙满了泪水。因为他们一个善良的举动,能安抚一位孤寡老人的心,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他说现在政府对老年人的生活很关心,杨烽他们更多地关心老人的心理需求,尽力排解他们的孤独感。杨烽他们在霞浦举办“风华杯”长者运动会,为老人们购买统一服装,制作奖杯,举办庆祝会,为老人们扩大朋友圈。
杨烽有个名为“亲爱的孩子”的QQ群,群员大多是20多年来受到鸿爱组织资助的学子们,他们亲切地称杨烽为“杨叔”。20多年来,鸿爱组织资助了1800多人,这些“宁德之子”无论身在何方,都没有忘记自己是在宁德长大的,没有忘记那些在成长道路上帮助过他们的人。杨烽说,这些优秀孩子的故事讲也讲不完,这其中有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冯慧娟博士,有高级工程师丁守鸿博士,有化学博士林玲和医学博士林丽俩双胞胎姐妹等等。“宁德之子”王明建在鸿爱组织创立20周年之际深情地回忆道:“2014年,我是寿宁县里唯一享受特殊照顾(不因身体原因退档)的残障高考生,当时全家都在为上不起大学的事忧心忡忡。宁德鸿爱慈善会杨会长与众多爱心人士接力资助,我才得以读完大学,圆了大学梦。”这些知恩图报的学子,参加后,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
2025年春节,在宁德市公交公司“工会职工驿站”,曹凯玥和陈赛群等组织鸿爱社工、鸿爱劳模志愿者、工会志愿者、鸿爱义工从初一到初五连续5天为公交车司机准备热气腾腾的早餐。回家过年的冯慧娟也参与了此次志愿活动。作为“宁德之子”、机器人领域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冯慧娟不仅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还与她的导师共同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尽管科研工作繁忙,冯慧娟依然抽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她说:“科技改变生活,但温暖人心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杨烽说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他说起“宁德之子”的故事,眉眼间溢满了笑意,那是一位平凡的父亲谈起自家孩子成就时才有的幸福感。杨烽 60周岁生日时,400多位孩子为他录制了一条条祝福视频,还悄悄做了一个杯子,上面赫然写着“鸿爱创始人”5个大字,杨烽说这是他拿过的最珍贵的奖杯之一。
近年来,杨烽和鸿爱组织把目光投向了乡村妇女发展事业,关注乡村妇女就业问题。2017年开始,鸿爱组织先后在福鼎赤溪村,霞浦县敖岭村、长沙村、赤岸村、杨家溪村和三峡移民居住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宁德鸿爱巾帼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霞浦实验幼儿园教师陈桥运用社工方法推进妇女手工创业、乡村文化挖掘,组织乡村妇女学电脑、学美容、学畲族舞蹈、创作销售卵石画等。赤溪妇女林丽萍是外村媳妇,带4个孩子生活。原先的她十分内向,基本不同村里其他人交往。杨烽和陈桥对她进行个性化帮扶,一段时间过去了,林丽萍第一次敞开了心扉:“像我这样,能画好卵石画吗?”“能,你一定能!”来自鸿爱组织的鼓励,给了林丽萍莫大的鼓舞,她最终成长为赤溪村最大手工品店的店长,还发明了独具香味的“白茶奶茶”。在霞浦县赤岸村,杨烽他们建起了“赤岸鸿爱手工坊”,培养了孙丽花、陈小琴等兼具手工技艺和巾帼志愿服务精神的“五朵金花”。
如今,鸿爱组织成立了劳模与先进人物志愿服务总队、巾帼志愿服务总队、青年志愿服务总队,与工青妇残等群团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公益慈善工作,并同各县市区文明办、民政局、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携手,推动相关业务的开展。特别是鸿爱组织在宁德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投身“工助振兴”专项行动。2019年起,杨烽发挥“杨烽劳模工作室”的作用,牵头在霞浦县长沙村开展“海岸明珠”鸿爱行动,围绕旅游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乡土人才开发、乡村治理等6个方面,发挥劳模精神和工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鸿爱组织将服务延伸到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园林绿化工人等各行各业户外劳动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小剪大爱”,每年春节前夕为户外劳动者送去冬日专属温暖;“爱在驿站”,让工会驿站乌饭飘香,分享团圆的快乐;“冬送温暖”,在寒冬时节每天精心安排不同品类的热饮;正月初一新年的爆竹声中,工会驿站里的志愿者早早地准备好了砂糖橘和糖果,煮上了热气腾腾的红枣桂圆汤,等候户外劳动者的到来……春回大地,带来了爱的暖流。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烽十分珍惜这份荣誉,他要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将劳动奖章上的光芒越擦越亮。他说,我从事社会公益事业20多年了,我还是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他在思考“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终身劳模”,既要做劳动劳模、社会劳模,还要做家庭劳模、终身学习的劳模。他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从事慈善事业的感悟研究归纳出来。
准备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电脑里循环播放着《爱的奉献》。万物相生,唯爱永恒,“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来源:宁德市总工会 宁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作者:柯婉萍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梁辉约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先飞的榜样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烽:万物相生 唯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