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溪南村集体经济开启富村惠民路
“让全村都享受到发展红利”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颜晨曦)走进霞浦县溪南镇溪南村,街道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两旁商店里货品琳琅满目,采购者众多。
很难想象在20年前,溪南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为零的小村庄。“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成为当时该村最真实的写照。
穷则思变。为了扭转这一尴尬局面,当时的村两委成员在详细了解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村财的好经验、好方法基础上,作出筹建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决定,把目光聚焦到了街边小摊上。
那时候,溪南村虽然是溪南镇的中心村,但始终没有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小贩们在街边随意摆摊设点,造成道路不畅、管理混乱。建设农贸市场的提议得到了党员群众、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1998年,顶着巨大压力,溪南村两委举债30万元与当地工商所合资开发建设占地400平方米、18个摊位的农贸市场。在此带动下,该村村财实现了零的突破,并逐年递增。随着当地摄影旅游产业的兴起,溪南村商贸往来日益繁荣,农贸市场摊位渐渐供不应求。2004年,该村两委再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当时所有的村财共计35万元投入到农贸市场扩建工程。
扩建后的农贸市场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摊位78个。同时,溪南村还主动适应城镇规划和发展趋势,先后开发集镇沿街商铺76间。在历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该村仅农贸市场摊位、沿街商铺出租两项收入就达260万元。
村财有了,怎么用?用在哪儿?“钱必须用在刀刃上,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溪南村两委的共识。2015年,该村党支部积极运作,一方面投入50万元创办强农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户8户28人入社打工;另一方面由村集体出资为贫困户设置兰溪河道协管员、居家养老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
51岁的张聿远便是这些实打实举措的受益贫困户之一。曾患有精神疾病的他,为治病四处举债,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2015年,溪南村党支部将他列为精准扶贫户,帮忙办理了一笔3万元的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按折股分红,我今年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我还在合作社务工,一天可以拿100元工钱,到年底收入估计可达3万元。” 张聿远高兴地说。
2016年,溪南村像张聿远这样在村两委帮助下实现脱贫的精准扶贫户,共有4户12人。剩余贫困户也将在今年全部实现脱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后,村里将继续以村财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为着力点,让全村人都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溪南村党支部书记谢理达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村每年将投入2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缴纳村民医保、社保,发放助学补助;每年为全村300多名60岁以上的党员群众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并对生活困难党员予以重点慰问。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