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0万元!宁德获中央财政资金 助力大黄鱼产业升级
近日,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下达2025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450万元,用于支持福建大黄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其中,我市获得补助资金4580万元。
在宁德市岳海水产有限公司大黄鱼加工车间,工人正在清洗大黄鱼 郑霄 摄
大黄鱼产业集群是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中央农业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名单。宁德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2024年,宁德大黄鱼产量达21.5万吨,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此次下发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大黄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期为2025年至2026年,实施区域包括省本级、宁德市本级、蕉城区、霞浦县、福鼎市、福州市连江县、罗源县,支持开展良种繁育能力提升、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工主体提质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智慧渔业建设、保障服务体系强化六大工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黄鱼产业集群。
根据配套的《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方案》,蕉城聚焦打造福建大黄鱼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依托现有养殖基地、加工业龙头企业、种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经营主体,大力推动集群式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升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水平,示范和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大黄鱼产业发展,形成陆海联动、联农带农发展格局。
位于蕉城南北两侧的4个县(市)在现有资源和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业业态和项目,形成南北两翼与核心示范区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其中,在蕉城以北的福鼎和霞浦侧重延伸主产业链,布局大黄鱼种业和加工流通业,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和整体效益。在蕉城以南的罗源和连江侧重做好产业链配套,建设完善养殖饲料加工贸易设施和深远海养殖研发试验设施。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海上养殖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区域 龚键荣 摄
省本级依托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构建贯穿近海标准化养殖、深远海养殖、病害防治、设施研发、加工技术、安全检测等产业链环节,集科研、示范、推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大黄鱼产业综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为提升中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建设期内将在蕉城建设宁德大黄鱼产业基础大数据中心、宁德大黄鱼质量溯源平台、大黄鱼产业金融(交易)平台、大黄鱼产业服务(助产助销)平台、宁德海产品检测中心等服务设施,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构建上下畅通、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大黄鱼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据了解,福建大黄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体县(市、区)将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协调指导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各地将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强化用地、用海、用岛保障,优先支持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需求,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龚键荣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4580万元!宁德获中央财政资金 助力大黄鱼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