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从“领田”到“兴田”!屏南“一亩田”持续迭代升级

2025-05-22 13:31 来源:闽东日报

5月中旬,屏南县屏城乡南湾村层层梯田已蓄满水,澄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与远处黛色山峦。田地间,农民正在忙着劳作,为即将到来的农耕生产做足准备。

站在田埂上,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桂敏感叹道:“盼着今年这片稻田能绽放别样光彩,为乡亲们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屏南县,说到邱桂敏,大家更熟悉她的艺名“白晓洋”。一次偶然回乡,她被南湾村撂荒地深深刺痛,带着对土地的深厚情怀,毅然投身水稻种植。

扎根乡土,创新探索。邱桂敏通过“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模式,整合资源、重塑农产品供应链,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不仅打造出“我在屏南有亩田——白晓洋”生态大米品牌,带动撂荒地复垦、农户增收,还通过田间音乐节、农耕研学、摄影基地等文创实践,让传统稻田变身文旅打卡地,蹚出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径。

今年,邱桂敏又携手屏南县福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长桥镇柏源村种植水稻1000多亩,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方向,续写“一亩田”激活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从最初的艰难摸索、成效寥寥,到如今前景光明、未来可期,邱桂敏的种植之路究竟暗藏何种制胜密码?答案就藏在屏南县创新推行的“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之中,这一创举以党政引领为核心,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持续迭代升级,构建起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长效稳固机制。

屏南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超800米,大小山峰多达300余座。受地形限制,大部分耕地呈现破碎分散的状态,多为山垅田,保障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面对难题,屏南县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2021年,屏南县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出台《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展“认领一亩田”活动,号召全县142名正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认领1亩抛荒水田种植水稻,就此拉开“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版本的大幕。

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2022年,“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升级至2.0版本:《屏南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十五条措施》《“我在屏南有亩田”全流程操作办法》相继出台,种粮补助加码、认领流程规范、社会力量涌入,当年认领面积跃升至1977亩。

2024年,以“大食物观”为指引,聚焦“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粮食安全屏南行动”进入3.0时代。从大米认领向生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大食物领域全面延伸,“稻菌轮作”“稻螺共生”“智慧大棚”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一亩田”向纵深推进,这一创新实践正释放出多元价值——它既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又是乡村振兴的“孵化器”,在屏南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四坪村,曾经的荒地变身“时光梯田”,通过认领、研学等模式,实现“一亩田”N次方价值;柏源村的千亩梯田从“种粮食”转向“种风景”,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白玉村将稻田与农耕文化结合,开发出特色研学旅游线路,成为近郊游与研学游的首选地……

从“党员领种”到“全民兴田”,屏南“一亩田”的生动实践还在不断上演,这片土地正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从“领田”到“兴田”!屏南“一亩田”持续迭代升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