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李墩镇际头村高山优质土豆销售难 社会关注打开销路
土豆促销义卖活动现场火热。
宁德网消息(记者 茹捷 通讯员 兰林兴)5月31日下午1时,1500公斤土豆从周宁县李墩镇际头村运出,送至宁德市区。这是市直相关部门帮助际头村解决滞销土豆的又一订单。
今年,周宁县李墩镇际头村的高山优质土豆大丰收。由于产量过大,销售渠道不通畅等原因,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却在销售中“遇冷”,让过去从不愁卖的土豆种植户们措手不及。所幸,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帮助下,当地土豆销路已被逐渐打开。至5月31日短短一周内,该村滞销土豆已销售3万公斤左右,尚余1.5万公斤。
丰收年遇滞销
5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周宁县李墩镇际头村。村道两旁的土豆种植地中,只有三五个农户在采收土豆,还有部分土豆地的采收未开始。而在往年,这个时节该村的土豆已基本完成销售。
际头村地处海拔900多米的山区,由于土质为沙壤土,加之采用农家肥,该村产出的土豆淀粉含量高,口感极佳,因而颇具名气。
“去年,土豆还在地里就基本被预订了。采收时,不少本地采购商直接将车开到地头,将挖出的土豆装车运走。”该村村民主任陈明祝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每公斤土豆售价6元以上,且供不应求。看到土豆前景颇好,今年村里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土豆的种植面积从原有的七八十亩一下增加至目前的200多亩。
根据“经验”,只要土豆产量有保证,增收肯定没问题。随着5月收获季的到来,村民们期盼的火爆收购场面并没有出现。除了固定的收购商上门外,增产的近4.5万公斤土豆无人问津。村民们一打听才知道,由于今年风调雨顺,周宁县各地土豆产量激增,但本地市场需求没有太大变化,造成该村土豆供大于需。
随着气温的升高,土豆不能存于地里必须采收。村民们为此很是焦急。
各界伸出援手
正当村民们一筹莫展之时,一条《高山优质土豆愁销路,农户好着急》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传开,在周宁乃至闽东地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面对农户们的窘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你好,你要的350公斤土豆明天上午就能发货……放心,质量肯定有保证。”5月27日下午,记者见到益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长发时,他正忙着和客商通过电话对接土豆销售。记者采访期间,基本上每隔三四分钟,他就会接到一通这样的电话。作为际头村最大的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近40多户农户今年共种植了110亩土豆。
“这几天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来自宁德、厦门、上海、深圳各地的订单也有不少。其中,在厦门经商的周宁乡贤们就订购了近万斤。”陈长发表示,目前,该合作社已与周宁电商平台展开洽谈,将借助这一平台推动土豆销售。
在陈长发等种植大户忙碌着对接各地订购业务的同时,一场特殊的土豆销售活动也在宁德市区展开。
5月27日下午16时许,市区署前路市政府大院里等候购买周宁土豆的市民排起了“长龙”。这是市直相关部门为解决际头村土豆滞销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不到20分钟,一车1500公斤的土豆便已售罄。
“我看到际头村土豆滞销的消息,听说今天这里有促销义卖活动,也赶来做点贡献。哪想到现场销售这么火爆,好不容易才抢到15公斤。”市民周先生笑着说道。
滞销引发反思
丰收年却遭遇销售难,这一情况给种植户们敲响了警钟。
“土豆滞销后,我们反思症结在于:产销脱节。这几年,大家仅把心思放在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上,却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在销售上还延续着过去坐等客商上门的老模式。” 陈明祝说。
据了解,在以农业和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际头村,土豆只是众多农产品中的一种。尤其这两年,在农科部门的帮助下,该村大规模引种了水蜜桃、猕猴桃、百香果等水果,总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并将在明年迎来产果高峰。
这次的滞销无疑在水果成熟期到来之前,给陈长发等种植大户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意识到,产品销售不能坐等社会帮助,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自身调整。陈长发表示,为了解决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合作社已开始搭建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并与一些外地大型超市和水果批发市场展开洽谈,计划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仅如此,际头农产品品牌打造工程也提上了合作社的议事日程。
“我们希望通过几年努力,使合作社走上订单式农业的发展路子,避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再次出现。”陈长发说。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