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四十年的消防情怀
——记周宁县咸村镇老党员汤刘柏同志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772948.jpg img/water1.png
-
家中采访时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811288.jpg img/water1.png -
发动车辆时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837198.jpg img/water1.png -
改装车辆装备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855142.jpg img/water1.png -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873809.jpg img/water1.png
-
日常检测与保养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899754.jpg img/water1.png -
超期服役的展示
http://upload.ndwww.cn/2016/0923/1474620909449.jpg img/water1.png
题记:“我不知道还能在消防岗位上干多久,只要身体吃得消,我都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加入消防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周宁这个大家庭。”—汤刘柏
宁德网消息(作者:陈学强 郭永欣) 汤刘柏,1948年出生,1969年参军,70年11月入党, 74年复员回乡后被安排在咸村镇政府当司机,并参加了志愿消防队。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一待就是四十多年,四十年如一日地献身于消防公益事业,默默坚守着一个老党员、退伍老兵的信念与执着。
1974年,刚从部队复员回乡的汤刘柏被安排到镇政府当驾驶员,年轻力壮又积极上进的他自然成了各项工作的急先锋,成为义务救火队的一员,当时环境很困难,家家户户都都住在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不通电气,经常因为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在那个年代,救火全靠村民提水接力进行,经常造成火烧连营的惨烈景象。面对肆虐的火魔,空有一身气力的汤刘柏急的团团转,“当时我就想,要是有台消防车,哪怕是一台消防水泵该有多好”。
随着经济发展,2000年前后,镇里终于配上了第一台消防水泵,从此,哪里一发生火灾,汤刘柏就开着一辆老皮卡,拉上泵浦和几个年轻小伙子,风风火火赶去帮忙。2009年,县消防大队将一部退役的东风水罐车赠送给咸村义务队使用。当时,汤刘柏已经60岁了,仍然主动请缨担任车辆驾驶员,有人劝他,救火又辛苦又危险,不要再干了,他说:“以前没车没装备,老是眼睁睁的看着乡亲们的房子烧光,现在有车了,我又是吃公家饭的老司机,趁我还没退休,怎么也得再干几年!”退役消防车的车况并不理想,凭着一股劲,汤刘柏一头扎进车库开始边研究边维修,很快就掌握了全车性能和构造原理。从此,汤刘柏三天两头都要钻上钻下保养一番。一次,车辆故障打不着火,他检查了大半天,终于发现是高压包坏了,由于车型较老,连厂家都没有相应配件,汤刘柏专程到市区,多方打听咨询,终于找到零件把车修好。他还结合实际需要,自己动手改装车辆装备。老东风车的车载空间小,放不下手抬泵,汤刘柏借来工具在车尾焊了个托架,可以很方便的放置和取用泵浦,细心的他还在泵浦上做了个照明灯,好方便晚上操作。在汤刘柏手上,原本报废的消防车超期服役了近十年,并且仍保持着良好的车况,这其中倾注着汤刘柏的无数的智慧与心血。
在基层工作四十多年,每次哪里发生火灾,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刮风下雨,汤刘柏都第一时间开着消防车来救火,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待遇和表彰,也没留下扑救记录,时间一久汤刘柏自己也记不清了,“总该有几十次吧,只要能帮上忙,我就感到很高兴”。现在,已经退休的汤刘柏和他的老东风仍然是志愿消防队的中心骨,年轻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汤刘柏一遍遍地教新队员各种消防业务技能,带着他们一次次地奔赴火场,他用四十多年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老党员平淡而又光荣的一生。
责任编辑: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