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启旺:30多年耕耘“蓝色田园”的技术专家
2017年7月7日,叶启旺受邀参加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承担的长毛对虾增殖放流项目开展活动。
2004年6月,叶启旺在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实验中观察到鱼苗孵出。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晓洁/文)海洋,就像一片广袤的蓝色田园,孕育了品种丰富的鱼虾和海洋动植物,给人们的餐桌带来丰富食品的同时,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回报。在拥有480公里中国最美海岸线的霞浦,有一位从事水产技术推广30多年的技术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不凡的成绩:他负责的大弹涂鱼规模化土池育苗技术世界领先;他主编了“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之一的大黄鱼养殖技术丛书;在对虾养殖方面,他被授予宁德市对虾首席专家……
他,就是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叶启旺。
寒冬跳水护亲虾 坚守生产第一线
1985年,毕业于厦门水产学院海水养殖专业的叶启旺来到霞浦县水技站任技术员。
刚到单位没多久,他就有幸参加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吾洋中国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叶启旺负责中国对虾越冬技术工作。
时值一年中最冷的冬季,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叶启旺连春节都没有回家,坚守在试验场第一线。用作繁殖的雄虾和雌虾称为亲虾,为了避免亲虾生病,虾池每天都需要清理饵料残渣和虾粪便。有一次,叶启旺在用吸污器清理池底时,不慎移动了出水口的玻璃盖。水哗地流到了排水渠,眼看亲虾有被带走的危险,叶启旺想都没想,立刻抓起一块玻璃盖、跳入冰冷池水中,及时堵住了出水口,挽救了亲虾。出水后,叶启旺冻得浑身发紫,上下牙打颤。
正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的劲头,叶启旺在对虾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1年,他首次在闽东地区育出南美白对虾苗5千多万尾,同年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获得成功,带动了宁德全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
2016年,叶启旺参加市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斑节对虾新品种引种养殖试验”示范项目,项目已于2016年9月验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0多年的积累,让他被授予宁德市对虾首席专家。
土池育出大弹涂鱼苗 技术世界领先
2003年,叶启旺参加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大弹涂鱼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及规范化养殖。由于大弹涂鱼有挖洞的习性,且“雄大弹涂鱼精子少,人工授精产卵难度大”,在室内繁育大弹涂鱼苗效果并不明显。
2004年,叶启旺开始大弹涂鱼土池育苗试验。这项技术,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试验在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进行。由于阳光强时,大弹涂鱼就躲到淤泥底层,且鱼苗很小,“只有0.3毫米大,不仔细根本看不见”。为此,叶启旺每天7时许就来到试验场观察、试验,一呆就是一整天,摸索大弹涂鱼在土池产卵、孵化、仔稚鱼生长规律。一有进展,叶启旺便及时向驻扎在台江试验场的厦门大学两位教授反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一起探讨改变计划。终于,大弹涂鱼室内外人工批量育苗成功,其中室外土池共育出鱼苗百来万尾。
2006年,该项目通过雷霁霖院士领导的专家组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规模化土池育苗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生命不止,专研不息。2008年至2012年间,叶启旺通过摸索,从养殖模式、水位、肥料、收捕四方面对大弹涂鱼传统范式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基于对大弹涂鱼的深入研究,在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海水养殖技术问答》一书中,叶启旺编撰了大弹涂鱼章节。
引进海葡萄养殖 一心造福群众
直立的茎上长满一颗颗像葡萄似晶莹剔透的球体,吃起来口感如鱼子般丰富多汁,有“绿色鱼子酱”之称,这种海洋植物就是海葡萄。据悉,海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绿藻,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活化脑细胞、净化血液、美容等作用,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生食海藻,市场前景好。
然而,海葡萄对水质要求很苛刻,本土化养殖推广技术难度不低。2017年,当省水技总站刘燕飞研究生来霞浦挂职时,叶启旺获悉她在海葡萄养殖方面深有研究,便主动与她联系。被他的诚意打动,刘燕飞同意与霞浦水技站合作。
为了让项目及早顺利开展,叶启旺先垫付了大部分资金。当年6月,海葡萄从越南经杭州中间商中转,几经周折,总算到了霞浦。到达当日,他冒着酷暑蚊咬,从中午一直忙碌到深夜,布气石、做不同的模式框架,还要逐一剔除病烂的植株等,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几天后,根据海葡萄生长情况,从不适合的框架中再移养到合适的模式中养殖,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看到50多岁的叶启旺与年轻人一起劳作,刘燕飞深受触动:“叶站是个实实在在做试验的干部,他心里唯一想得就是试验成功,造福群众。”
在叶启旺以身作则带动下,海葡萄试验终获成功。
叶启旺对于宁德水产养殖的贡献不止于此。1995年,他首次在闽东地区育出罗氏沼虾苗50多万尾;1996年,首次在福建省育出日本鬼鲉幼鱼1.7万尾;1997年,育出美国红鱼幼鱼94.1万尾,为闽东地区最早育出之一;1999年~2001年,开展香鱼全人工育苗:2000年育出鱼苗4.6万尾,为闽东地区最早育出香鱼苗之一;2001年育出鱼苗330万尾,为闽东地区最早突破大批量育苗关之一。
编写农业培训教材 授课传经送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对群众进行水产养殖专业培训,叶启旺经常深入乡镇,以讲座或技术咨询的方式为群众服务。2005年,福鼎市大弹涂鱼养殖刚刚起步,他应福鼎市水技站聘请到秦屿镇和硖门乡给群众传授大弹涂鱼养殖技术,之后经常接到福鼎市群众电话咨询大弹涂鱼养殖病害防治、收捕等技术,通过他的传经送宝,福鼎市大弹涂鱼养殖迅速发展。
2013年,作为“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聘用教师,叶启旺在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应急会商系统等进行实况直播。不仅“大黄鱼养殖”“大弹涂鱼养殖”“对虾养殖”等技术多由叶启旺传授,他还多次应宁德市水技站聘请,在全市水技人员高级研修班上讲课。
文以载道。除了亲自授课,叶启旺还善于撰文对已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30多年来,他发表30多篇论文,多次在“渔经杯”“中国水产”有奖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论文数量和质量在行业内皆为翘楚。
2015年至2016年,他参与编写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编的《全国水产养殖主推高效技术丛书》之一——大黄鱼标准化养殖致富技术与实例。
2016年,他参加全国标准“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规范”编写,现已完成送审稿;同年又参加了市现代渔业项目——宁德市水产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项目,独立撰写了宁德市对虾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5年至2017年,他参与主编《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之一的大黄鱼养殖技术丛书编写(初、中、高)。为了写好这部十多万字的教材,同时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休息、休假时间也被他利用来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写作、改稿。目前,这部教材已完稿,通过初审待刊。
■记者手记:
“术业有专攻”。30多年来,叶启旺通过不懈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利用蹲点、育苗、实施科研项目及下到生产第一线等机会,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病防等工作。同时他又将在生产第一线总结到的经验变成理论,总结试验结果撰写论文,更大范围地指导渔业生产。这就是叶启旺,他用3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炼就一笔可以造福于民、造福于宁德渔业经济、传于后世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