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霞浦新闻

霞浦松城街道:社区“结亲”贫困村助力脱贫

2017-08-03 10:52 来源:宁德网 叶陈芬 王志凌,陈清

12

七宝洋村的养鹅项目助力贫困户增收。

宁德网消息(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陈清 文/图)正值8月盛夏,位于霞浦县松城街道的七宝洋村峰峦叠嶂,景色宜人。村头的水库波光粼粼,群鱼戏水。

“你看,那就是我们村集体养的鹅,长得可好了。”记者顺着七宝洋村党支部书记陈李如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成群的散养白鹅正在水库边撒欢觅食。

放鹅的村民有两个是村里的贫困户,一个是66岁的陈仕粦,一个是已经85岁的兰阿长。“陈仕粦是孤寡老人,兰阿长的孩子虽有来照顾老人,但自己负担也重。”陈李如说,老人们劳动能力弱,使得他们难以脱贫。村里就把这样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让他们每月在低保之外能有一笔固定收入。“在城关我们还有一个鹅场销售点,另有两户贫困户在店里销售鹅肉产品。而鹅肉销售的收益将作为村财,用于村里建设及帮扶贫困户。”

“这个养鹅场能够建立起来,靠的还是街道社区的帮助。”陈李如感慨地说。今年初,松城街道提出“两社区助一村”扶贫新模式,让他们村成为受益者。

松城街道下辖12个社区、6个村,绝大多数贫困户集中在6个建制村。在县直单位挂钩帮扶的基础上,街道充分发挥社区扶贫优势,让社区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建立“大帮扶”格局。街道以工作站为单位,要求工作站的2个社区结对帮扶一个村,从资金、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给予6个村帮助,并将帮扶成效纳入社区工作量化考评。目前,平均每个社区为所帮扶的村都争取到了2万元以上的帮扶资金。

七宝洋村的鹅场就是对口的集贤社区和万贤社区共同扶持起来的。同时,村里还得到街道出让的水库管理权,每年淡水鱼养殖的租赁费用,能带来3万元以上的村集体收入。

另一个村——马洋村,由兴贤社区和龙贤社区帮扶。“我们今天来,不仅是给你们送慰问品,更是想要了解你们的生活情况,和你们一起谋划以后要做的事情。”日前,在马洋村贫困户雷杏吉的家中,来自龙贤社区的党员干部围桌而坐,为“精准扶贫”出谋划策。

叶钦利是农业银行的退休老干部,已经72岁高龄的他原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但是老人放弃了清闲日子,重新回到贫困村的田间地头,串巷入户,与村民共谋致富。

“雷杏吉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柚子,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我们经过探讨,建议他们可以发展林下经济,饲养本地鸡。”党员们的建议被贫困户欣然接受,龙贤社区还表示将提供鸡苗,减轻贫困户负担。

在对马洋村的帮扶中,龙贤社区负责扶持6户尚未脱贫的困难户,而兴贤社区则负责扶持去年脱贫的4户村民继续发展。两个社区分工明确,避免互相推诿。此外,两个社区还帮扶、争取资金60多万元,在马洋村建设400平方米的仓库用以出租,年租金收入3.8万元折股量化发放给村中的贫困户,剩余部分纳入村财收益。

“社区与村结对帮扶,为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关的资源,推动扶贫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松城街道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赖惠娟说。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两社区助一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经过努力,扶贫成效初显:宝清村借助宝清水库资源优势,整合周边林地,打造生态游观光园,将园区的租赁收入作为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助其脱贫致富;玉潭村在一贝景区建造游泳池,利用每年夏季的游泳门票收入折股量化分红;涌山村充分利用杨梅岭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夏枯草等“短平快”中草药项目,并且通过出租烧烤区和农产品展示厅,贫困户每年约可分红1200元。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贫困户 社区 帮扶 马洋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