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港口文章 助力三都澳开发
——宁德市政协为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发展建言献策
宁德网消息 (叶陈芬 魏元冰)
特别关注
年关一过,宁德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的8号、9号码头,又恢复忙碌状态,卸货、装载有条不紊。自2015年这两个码头投入使用以来,年吞吐量为集装箱6万个标箱、散货200万吨,几乎每天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三都澳,闽东沿海“出入门户,五邑咽喉”,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古时因海上贸易盛极一时。“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是当前宁德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漳湾作业区集装箱航运业务是加快宁德港口建设、推动三都澳作业开发的重要突破口。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的市政协迅速找准定位,把服务“开发三都澳”战略作为重要责任,启动了加快建设漳湾作业区专题调研工作。
重点提案抓重点
2017年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农工党宁德市委提交了《关于将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建设成区域集装箱航运分中心的建议》。《建议》指出,近年来,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进入加速开发阶段,然而与周边港口相比,尤其是与国内外大港口相比,三都澳虽然拥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在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港口规划、临港产业、经济腹地等各方面却十分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农工党宁德市委提出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将漳湾作业区定位为宁德区域集装箱航运中心,加大泊位连片开发力度,推进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集装箱业务发展,并彻底解决三都澳海域非法无序养殖影响通航水域安全的顽疾。同时建议进一步改善口岸软硬件条件,全力解决漳湾作业区口岸开放难题,提高通关便利性。
这份提案立刻得到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建设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区域集装箱航运分中心”被列为2017年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智勇,市政协副主席王代忠负责牵头督办,并成立了以王代忠为组长,市政协经济委、相关委员和农工党市委、市财政局、福州港口管理局宁德分局、市港务集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
2017年7月20日,市政协组织召开“建设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区域集装箱航运分中心”重点提案督办协调会,提案单位、部分市政协委员以及市交通运输局、宁德港口分局、海洋与渔业局、商务局、宁德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提案承办单位和市财政局、铁办、港务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提案单位作提案说明,承办单位通报了提案初步办理情况及下阶段办理计划。与会人员围绕提案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初步达成下一步办理工作方向。王代忠要求提案承办单位从漳湾作业区定位、集疏运体系建设、泊位连片开发、口岸开放、政策扶持等方面落实提案建议,推动提案办理。
8月17日下午,市政协又组织召开了提案督办调研座谈会,市政协经济委和提案单位负责人、宁德港务局、市港务集团负责人,中远海(宁德)分公司、中矿(宁德)分公司、宁德物流行业协会、宁德农产品进出口商会、宁德水产品加工与流通行业协会等物流、仓储、货代、航运、电机出口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近3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着重就如何推进漳湾作业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港口物流业、拓展集装箱航运业务、改进口岸通关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
一次次会议、一场场讨论,汇聚了民意、集纳了民智,不断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深入调研出“实招”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召开会议还不够,必须走出去调研取经,通过学习考察、分析比较,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2017年10月16日至20日,市政协调研组在副主席王代忠带领下,赴广东湛江港和广西北海港、钦州港,学习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等港口配套产业发展、口岸服务和通关便利化情况经验做法,以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动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扶持政策和先进经验。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调研组成员们边学边思考、边学边对照、边学边讨论。白天,马不停蹄进港口、看项目、听介绍;晚上,在驻地交流体会、提炼经验,并结合实际寻找差距、认真借鉴。
“和这些发展迅速的港口相比,我们确实有许多不足。”调研组认为,漳湾作业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是地位不突出。在全省港口规划布局中定位较低,缺乏现实优势,在宁德各港区、作业区中地位不突出。且三都澳泊位开发、航道建设、临港项目布局等与大黄鱼自然繁殖保护区存在一定冲突,制约瓶颈难以突破。二是缺乏连片开发规模效益。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江阴、钦州港,泊位连片开发气势如虹。相比之下,漳湾作业区现仅开发8#、9#两个万吨级以上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仅500万吨。三是集疏运体系落后。漳湾作业区运输方式单一、多式联运体系远未形成,集装箱运输能力不足,航道侵占严重。此外,还存在货源不足、通关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采两广之长,补宁德之短;取两广之经,创宁德之新。”回宁后,调研组成员开始起草调研报告,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漳湾作业区集装箱航运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建议,要把培育发展漳湾作业区集装箱航运作为三都澳港口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对港口在开发三都澳中的龙头地位要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合力,提升漳湾作业区的功能定位,整合资源培育做大集装箱运输业务,集中力量支持漳湾作业区发展;要加大泊位连片开发力度,发挥港口规模效益,推进衢宁铁路有关配套设施和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三都澳海域非法无序养殖清理机制,确保通航水域安全畅通;要优化口岸服务,改善口岸软硬件条件,高度重视和全力攻克口岸开放难题,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要大力扶持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积极拓展内陆腹地货源市场,支持港务集团发展海外仓业务,开拓港口中转业务,推进培育有色金属集散中心,同时要重视货代发展,完善港口供应链金融服务。
狠抓落实促发展
一份提案要有质量,提得准是基础,办得实则是关键。为研究加快培育发展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集装箱航运有关问题,推动委员建议办理落实,2018年1月25日,宁德市政府和市政协联合召开“建设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区域集装箱航运分中心”重点提案办理专题协商会。
“你们今天来开会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从市委、市政府‘开发三都澳 建设新宁德’决策的全局高度,立足部门职责,重点讲怎么采纳落实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讲在采纳委员建议、推动相关工作落地方面有什么思路、什么举措。”主持这次会议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智勇在会上不止一次打断部门习惯性的“作汇报式”的发言,强调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各自部门的职责,对照政协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抓好具体落实。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该局将切实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干线公路网络建设,督促水陆联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力度,为促进港区集装箱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宁德港口分局、市港务集团、海洋与渔业局、商务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沟通对接,共同推动漳湾作业区区域集装箱业务发展,更好地服务“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 ”中心任务。
“近年来,我们通过启动漳湾作业区正式开放申报工作,启动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前期工作,优化口岸服务、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有色金属集散中心等措施推进漳湾作业区建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作业区扩大开放、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口岸通关改革、推进培育有色金属集散中心等各项工作。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三都澳海域无序养殖问题,该局将根据环保督察清退要求,对2018年度海上综合整治清退任务进行分解,并行文下发至四个沿海县(市、区)政府,明确清退区域、面积、时间,确保完成环保督察清退总体任务,同时协调各成员单位继续开展三都澳钱墩门水道联合执法活动。
此外,宁德港口分局、市财政局、市港务集团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对采纳落实委员建议进行了表态。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打到了痛点,指出了短板。”曾智勇认为,本次提案办理协商会的主题契合宁德实际,他要求形成专题会议纪要,明确会议议定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并列入市政府工作督查范围,确保政协委员的好意见、好建议得到落实。
心血的付出,智慧的碰撞,提案办理协商会不是句号。日前,市政府已专门形成了《研究加快培育发展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集装箱航运有关问题的纪要》,明确议定从集中扶持和培育做大漳湾作业区、加快泊位连片开发、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优化口岸服务、加强海上养殖长效治理、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工作六个方面一一落实委员的建议。
2017年10月,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赴湛江港学习港口软硬件建设和发展集装箱航运业务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