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街艺展演,为百姓生活增色
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车如流水马如龙
莺歌燕舞,箫声琴韵
文化盛宴在街头
竹笛独奏(区文旅局提供)
近日,“福见街艺、创享时光”街艺展演活动在宁德市蕉城区“芦坪印巷·一里时光”文创街区广场举行,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搭台引“凤凰”
吉他弹唱 (区文旅局提供)
位于中心城区的芦坪街区,原是宁德建成年代较早的传统商业街区。去年10月,蕉城区委、区政府启动芦坪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新兴的文化产业聚集地和网红打卡点。其中,文化广场作为街区特色所在,已举办红色电影展播、星空集市美食游乐节等活动。
近年来,街头文化艺术浪潮迭起,与传统艺术不同,街头艺术能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促进公众参与和文化交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了迎合群众需求,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四篇文章,打造活力“街艺”示范区,今年,蕉城区文体和旅游局联合宁德市艺术馆等单位,在芦坪文化广场上组织开展街艺展演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广。
今年8月,一位来自福安的2000后文艺爱好者,听说主办方在招募演出团队,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我们是昆曲艺术的爱好者和传播者,哪里有舞台,我们就往哪里去。听说芦坪街区改造了,搭在街头的舞台新奇别致,我们也想来一展风采。”
令人欣喜的是,这位来自福安的昆曲爱好者,还带上了他的整支团队驱车来到宁德,团队里最年长的已到花甲之年,最年轻的还是个小学生。“我们既然来了,就要把最好、最完整的表演带给观众。”
无独有偶,千江乐坊的古筝小学员们闻讯也踊跃报名参加,并在芦坪的街头舞台上表演《茉莉花》《声声慢》《上春山》等经典古筝曲目。一位表演古筝的学员家长说道:“这次的演出和以往不同,因为是在街头表演,人来人往,很考验孩子的专注力,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
街头艺术展演场所
一些爱好唱歌、演奏乐器的青年男女,也纷纷加入到演出队伍中。“我们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招募信息,很感谢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草根’有了展示的机会,还结识了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参加吉他弹唱的叶先生这样说。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舞台搭好了,演员和观众便如约而至。黄鱼主题文艺作品、畲族歌舞、民乐与西洋乐演奏、潮玩乐队、传统茶艺、传统戏曲等节目轮番上阵,奏出一首首风格各异的夏夜交响曲。
“街艺”惠万家
绿树成荫,晚风习习,在芦坪文化广场的露天舞台前看看演出,吹吹自然风,可以缓解久居空调房带来的不适。蕉城区大众音乐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福见街艺、创享时光’街艺展演活动已经开展数月,暑假期间尤为火爆。”
深蓝色的舞台灯光,带给人清凉梦幻的感觉。7月上旬接连几天举办的“音乐达人秀”活动,让许多人过足了歌瘾。无线话筒安置在舞台、观众席和广场上,歌手可以走下舞台和观众互动,观众也可以登上舞台一展歌喉。“下班路过这儿唱上一曲,感觉非常放松。”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
一位家住南岸的市民告诉笔者,自从上次带孩子来芦坪观看街头演出之后,孩子就天天吵着要来,也不会成天待在家里玩手机游戏了。
街艺的表演者不局限于年轻人,年过四十的洞箫爱好者刘美英同样在舞台上熠熠发光。在7月16日的民乐专场演出中,她和搭档合奏《沧海一声笑》,点燃了夏夜的豪情,收获了阵阵掌声。“洞箫属于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宽厚深沉,很有韵味。”刘美英说。
非遗昆曲表演
红砖砌成的舞台古韵十足,轻盈的水袖向台下抛去,让观众领略六百年前的浪漫。8月4日的昆曲专场演出,引得路人流连忘返。“昆曲是世界非遗艺术,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只因太过于‘阳春白雪’而被人冷落,我们希望通过街头演出,让更多人知道昆曲、爱上昆曲。”宁德昆曲研习社成员陈权介绍。
观看昆曲演出的黄女士告诉笔者,她自幼喜欢昆曲,只是昆曲属于高雅艺术,以前在剧场买票才能观看,如今却能够在街头欣赏,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住在广场对面芦坪小区里的吴大爷,每天晚上都准时来到广场上看演出,“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很方便。而且每天的演出内容都不一样,天天有惊喜。”
提到下一步的规划,蕉城区文体和旅游局负责人陈海烽告诉笔者:“今后会推行舞台表演常态化,除了台风天、雨天等特殊天气,其他时候都会开展多元化的舞台演出。目前正在筹拍《你好!蕉城》年代剧,预计十月将会上演。”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形式多样、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街艺展演,让老百姓饱食文化大餐。陈海烽认为,街头艺术作为一种接地气的表演形式,能够让老百姓以最便捷的方式,欣赏到形式多样的舞台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以街艺IP赋能城市IP,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文旅新业态发展锦上添花。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黄双宁 文/图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