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社助推福鼎赤溪村脱贫侧记
特别作为党报情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5月4日上午,闽东日报社组织党员深入福鼎赤溪村开展“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忆传统、走基层、促发展’”主题活动。闽东日报、宁德晚报、宁德网、闽东日报社印刷厂党员翻山越岭,徒步近1小时,抵达搬迁前赤溪村群众曾经居住的下山溪自然村。
http://upload.ndwww.cn/2016/0517/1463452473724.jpg img/water1.png -
5月4日上午,闽东日报社组织党员深入福鼎赤溪村开展“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忆传统、走基层、促发展’”主题活动。闽东日报、宁德晚报、宁德网、闽东日报社印刷厂党员翻山越岭,徒步近1小时,抵达搬迁前赤溪村群众曾经居住的下山溪自然村。
http://upload.ndwww.cn/2016/0517/1463452474497.jpg img/water1.png -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闽东日报社主要领导和福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双霞(右一),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左一),赤溪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左二),深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在该村设立“《闽东日报》采编力量下沉一线挂钩联系点”。
http://upload.ndwww.cn/2016/0517/1463452474555.jpg img/water1.png -
五月四日下午,闽东日报社新老领导和赤溪村挂职第一书记王纯华(左一)为“闽东日报社‘走、转、改’活动——赤溪村永久基地”揭牌。
http://upload.ndwww.cn/2016/0517/1463452474463.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 三十余载,深情不变。这是“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赤溪村与本报的不解情缘。5月4日,本报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转、改”和“两学一做”活动,为这段情缘再续佳话。
当天,本报党组组织党员、干部及下属机构、各县(市、区)报道组(记者站)负责人50多人,深入赤溪,开展“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方向、弘扬正气、振兴闽东‘忆传统、走基层、促发展’”主题活动。
头顶烈日,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全体参加人员沿着当年赤溪下山溪自然村搬迁下山的崎岖山路,重访下山溪村旧地,追忆扶贫开发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是赤溪村迎来的首次大规模下山溪村重访活动。随后,在赤溪村,本报“走、转、改”活动永久实践基地挂牌成立。这是继2014年3月本报将赤溪村作为“闽东日报采编力量下沉一线”挂钩联系点之后,情注赤溪的又一次创新升级!
赤溪见证。从1984年,本报原总编辑王绍据一封读者来信发表于《人民日报》,引起中央关注,从而引燃全国性扶贫开发工作,到2014年5月6日,本报党组精心策划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幸福嬗变》专题报道,又一次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助燃大范围新一轮扶贫开发之火。30多年来,本报一直殷切关注、着力推动着赤溪村脱贫致富的每一步。
从“挂钩联系点”到“永久实践地”,特别作为党报情。延续传统、不忘初心,助力赤溪、推动发展,《闽东日报》深情永续,也书写出全国地市党报的一份特别篇章。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