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评|春日组团“打野”:宁德年轻人新的“社交密码”

春日组团“打野”:
宁德年轻人新的“社交密码”
□ 陈姜燕
暮春时节,宁德的山间田垄上涌动着不少手持小铲、背着竹篓的年轻人。他们组团穿梭于青翠山间,解锁“自然盲盒”——这场名为“打野”的春日活动,正成为闽东青年享受自然、重构社交的全新密码。

“打野”一词原是电竞玩家在野区争夺资源的战术术语,如今,“打野”被年轻人赋予新的含义——挖野菜。这一活动以宁德独特的山区生态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探索、社交互动与身心疗愈,成为都市青年逃离喧嚣、回归田园的“快乐密码”。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中,年轻人渴望寻求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来缓解心灵的疲惫,而挖野菜正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契机。年轻人结伴深入山间,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泥土的芬芳,辨识蕨菜、野葱、覆盆子等山珍,在慢节奏中释放压力,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打野”热潮的背后,是年轻人对社交方式的重新定义。挖野菜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新型社交模式的探索。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年轻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结起志同道合的“搭子”,分享“打野地图”“美食攻略”,共同体验挖野菜的乐趣。这种社交模式打破了都市人际的疏离感,游客在共同劳作中建立情感联结,甚至催生了“田园搭子”这一新兴关系。
宁德坐拥“山海川岛”交织的生态画卷,为“打野”提供了天然舞台。“打野”热,本质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治愈。年轻人在山野中寻得心灵归处,而乡村则借由这股潮流激活了生态价值——当年轻人带着挖到的野菜、拍下的美景回到城市,他们不自觉成为宁德生态的“活广告”——朋友圈里的九宫格,短视频中的挖菜vlog,都在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这种以自然为媒介的社交传播,让城乡互动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消费”模式,形成情感认同与价值共建的新纽带。
春日“打野”热潮,年轻人以自然为社交媒介,重塑了城乡互动模式,而宁德的生态底蕴与文化积淀,则为这种新型生活方式提供了丰沃土壤。当挖野菜的铲子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这场山野间的“快乐密码”,终将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德篇章。

“宁德时评”专题专栏
持续征稿中!
主办:宁德市委网信办
来源:网信宁德 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陈姜燕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梁辉约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宁德时评|春日组团“打野”:宁德年轻人新的“社交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