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数智”突围 福安“老产业”吸引全球采购商

2025-05-17 11:11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这次带来的新产品是紫芯砂缸,这款产品通过加装前置过滤器,减少维修、维护成本,提高客户效益。”

 

“我们参展的是今年新研发的太阳能加光伏新型灯塔,产品符合环保最高标准,深受澳洲客户青睐。”

 

……

 

第137届广交会5月5日落下帷幕,福安市70多家电机电器企业拿出“看家本领”,展出的环保、高效、智能等产品,吸引全球采购商的目光。

 

产品推陈出新映射产业发展韧劲。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的福安电机电器产业,也曾一度陷入同质化竞争、研发投入不足等困局。瞄准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企业转型求新机,政府搭台出政策,双向发力,福安电机电器产业收获了新动能、打开了新市场,去年完成产值133.19亿元。

 

今年,省工信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支持福安市电机电器及按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初夏时节,记者走进福安,探究电机电器这一传统产业澎湃活力所在。

 

在铨一车间,技工在进行电机主定子漆包线整形工序  李郁 摄

 

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在福安,谈及电机电器,绕不开闽东电机厂。这家创办于1958年的电机电器企业,研发出闽东第一台电机,结束了当地没有工业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当电机电器逐步成长为闽东主导产业,闽东电机厂却和多数国企一样面临转型。许多技术骨干凭借技术积累,毅然丢掉“铁饭碗”,投身小鼓风机、小电风扇等制作。一时间,民营电机电器如雨后春笋,在福安蓬勃生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许多电机电器企业资不抵债,纷纷宣布破产。随后几年,整个行业陷入‘至暗期’,不良贷款率高达3.4,银行不敢放贷,企业运营艰难。”福安市企联副会长郭剑彪告诉记者,经过这轮洗牌,电机电器行业泡沫被搓破,沉淀下来的那批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进行实体制造,逐步走出了“寒冬”。

 

创办于2016年的

福建铨一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便专注技术创新,

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收入囊中。

 

走进铨一生产车间,技术工人穿梭于一台台大型发电机中忙碌着。技术部工程师叶梦珪正对一台高压发电机的数字DVR功能进行测试,见记者来访,笑着介绍:“这台发电机可是去年公司年产值突破5亿元的‘功臣’。”

 

这台高压发电机有何过人之处?

 

 

      “我们研发的高压发电机解决了过去高低压间转换需要一台变压器、远距离输电损耗大、高压对电缆直径要求高等行业痛点。”叶梦珪告诉记者,高压发电机的面世是厚积薄发的成果,“2022年,铨一就在人才、材料、设备等环节提前布局,经过2年多蓄力,2024年在全省民企中首发高压发电机。目前,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油田、矿山等领域。”

 

图源:今日福安

 

在铨一,不只有高压发电机。企业自主研发的紧凑型发电机以易于安装的产品结构和所有功率段全覆盖等优势,获得客户青睐。“紧凑型发电机顾名思义就是小巧轻便,如何在有限空间内保证产品性能,既考验技术,也考验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决心。”叶梦珪说,模具是研发投入中的大块头,每进行一次结构调整,模具就得重开,“开一套新模具少则几十万元,正因舍得投入,我们的紧凑型发电机才能实现全功率段覆盖。”

 

这些年,凭借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发力,铨一自主研发的QYJ、QYH等系列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企业手握8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福安现有电机电器及配套企业700多家,

从业人员超8万人。

在福安市工信局局长谢华看来,

福安电机电器产业

“老树”能不断长出“新枝”,

就在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

不少电机电器从业者的共识,

“代工可以保证企业生存,

但真正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

是自主研发能力。”

 

 

在巨龙电机(宁德)有限公司,谈起技术创新,企业董事长林清饶有兴致地介绍起新近研发的游泳池智控系统,“巨龙电机是我省唯一一家生产游泳池智控系统装备的企业,这款产品销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细分产品更是在全国行业排名前三。”

 

 

在福安市隆凯电机,企业新研发的大型机组、高压机组等产品成为企业销售额的重要引擎,“凭借这些新产品,我们成功拿下多个大项目,开春以来,共获得订单2亿元,同比增长33%。”企业副总经理张天宇介绍。

 

 

“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正成为福安电机电器这一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福安出台《推动福安市电机电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政策驱动、技术诊断、金融扶持等方面,全面引导电机电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当地共有电机电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1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数字化激发新效能

 

巨龙电机转子车间,干净、井然,交给机械手和智能控制系统。工人只用查看数据,点点按键就能管理从平头、钻孔到压装的全套流程。“这是巨龙电机第一条数字化产线,正是通过这条产线的探索,其他产线的数字化才能快速铺开。”林清介绍。

 

巨龙电机专注于高效电机、水泵等研发制造,产品远销海外一百多个国家。随着业务市场逐步打开,企业产能却跟不上了。“产能主要受限于生产效率。过去生产靠人工,管理凭经验,效率低、成本高。”多次外出考察,林清发现很多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加之客户对公司进行资质审核时,也对车间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是被动遭“淘汰”,还是创新“蝶变”?

 

工人在巨龙电机车间按工序作业  李郁 摄

 

2018年,巨龙电机决定从转子车间起步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是转子车间?林清解释说,电机电器生产工序环环相扣,而转子生产繁琐、人为影响因素大,有一两个员工请假就会影响产量,进而影响产能。

 

数字化转型,巨龙电机做的头一件事是精益化管理。“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通过技术嫁接、管理重构,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林清介绍,企业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对转子车间生产流程、产线布局进行重塑,并结合技改对设备进行更新迭代,实现单机自动化。

 

打好基础,2019年,巨龙电机将设备联网,开始小批量生产。“试产时,设备与网络不兼容等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林清说,半年时间,回溯流程、反复测试,第一条数字化产线最终诞生。

 

图源:今日福安

 

从一个工人看管一台机子,到单机自动化后一个工人看管4台机子,再到产线数字化后,一个工人看管2至3条生产线。转子车间数字化带来产品量、质双升,让巨龙电机接单底气更足了。

 

 

如今,巨龙电机生产车间里,处处可见数字化设备。“目前,我们已建成水泵、拉伸等6条数字化生产线。”林清介绍,数字化转型后,企业单位生产效率提高40%,库存率下降75%,交货周期缩短37.5%,月度产能从3万台逐步递增至8万台。

 

前阵子,林清接到福安市工信局带来的好消息:企业5G智慧工厂入选国家工信部5G工厂名录。

 

促进电机电器智能化改造,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近年来,福安出台了《福安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专项行动方案》《福安市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八条措施》,从设备投资补助、企业招才引智等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组织专家开展数字化转型“义诊”,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生产技术整体提升,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去年,巨龙电机、神威电机入选福建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新材料带来新发展

 

导叶、叶轮、泵壳……走进位于甘棠工贸区的福安市建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于一家电机电器零配件超市,各种型号的零配件琳琅满目。

 

建达流体主要生产不锈钢冲压泵、立卧式多级泵等配件,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从浙江购入的一台水泵材质中得到启发,企业开始使用不锈钢生产电机电器零配件。

 

新材料带来新挑战。“用不锈钢生产零配件,拉伸工艺是一道难关,我们通过使用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打破这道工序的掣肘。”建达流体总经理胡建泉介绍,随着发展渐入佳境,企业还建成了模具车间,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电机电器产业体量大,

不仅带动效应强,

而且产业关联度高,

不锈钢的使用

促成福安不锈钢新材料与电机电器

这两大产业“牵手”。

 

图源:今日福安

 

“过去,我们生产原材料都是从浙江购买,运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原材料有质量问题也不能快速解决。”胡建泉介绍,随着青拓集团落户福安,建达流体购买原材料不再奔波,不仅省下了一笔运费,生产过程中有任何质量问题,对方都能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目前,我们每年不锈钢消耗量在4000吨到5000吨,青拓研究院研发的不锈钢新品种也会到我们这里进行性能测试。”

 

拓宽成长空间,建达流体持续扩充产品品类。“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零配件种类齐全、型号多。”胡建泉介绍,企业建筑面积38000多平方米,目前还在寻找新厂房,“许多电机电器企业腾不出这么大的空间来生产这些零配件,选择从我们这里购买。”

 

零配件生产,设备投入不可少。指着一台近3米高的级进模,胡建泉介绍,“像这样一台级进模,价格是240万元,对于一些单量不大但又需要这些配件的电机电器企业而言,直接从我们这里购买,能大大节省设备购置成本。”

 

精密双动数控拉伸机、高精度龙门压力机、高精度斜轨车床……在建达流体,一个个生产零部件的“庞然大物”让企业生产更智能,“我们现在拥有自动化生产与检测设备150多台套,是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胡建泉说。

 

记者手记 

 

福安电机电器产业这棵“老树”

长出了“新枝”

 

创造百亿元产值,带动8万多人就业,福安电机电器产业这只曾经风光无限的“金凤凰”,历经60多年不断发展“凤凰涅槃”后,焕发新机,难能可贵。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电机电器产业不可避免受技术难题、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要想突围、赢得竞争优势,关键靠高质量发展和政企“双向奔赴”。

 

穷则变,变则通。企业谋创新,练就“胜人一招”的长期优势。多样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电机电器产业再走简单模仿、低价比拼的老路难以为继,提品质、谋创新才是出路。在铨一,企业另辟蹊径研发高压发电机,年产值突破5亿元;在隆凯电机,依靠新研发的大型机组等产品,企业成功拿下多个项目,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33%; 在巨龙电机,企业将研发向游泳池智控系统延伸,产品销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20%……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电机电器这一传统产业在加入“创新”这一要素后,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政策靠前发力,助企“快人一步”。采访时,林清告诉记者,开展数字化转型以来,巨龙电机每年投入的成本不低于1000万元。“数字变量”对电机电器提质增效作用凸显,但动辄上千万元的投入让许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为帮助企业进行无门槛数字化转型,2024年,福安在宁德推出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家福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搜集生产线上数据,并提供设备互联互通、人机协同作业等解决方案。入驻平台后,企业平均工作效率提高12%、决策效率提高15%、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0%,并入选全国“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绝不是企业抑或是政府单方面的事,而是政企协同发力的结果。企业以创新为引擎,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文章,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政府以行业共性需求为着力点,围绕出政策、引人才、搭平台持续发力,护航传统产业稳步转型。

 

 

来源:闽东日报

通讯员 陈雅芳 记者 兰强

编辑:蓝青

审核:何冰如  周邦在

责任编辑:蓝青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数智”突围 福安“老产业”吸引全球采购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