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我市强化集体“三资”监管 系统施治守好“家底”

2025-05-10 09:20 来源:闽东日报

“今天看到山上新开辟了一片种茶地,负责人说是向村委租的地,这个事是谁定的?”“村里公开的收支表怎么没看到这块收入?”近日,柘荣县楮坪乡湖头村小微权力监督群内就徐家岭自然村山地出租一事展开了激烈讨论。面对群众质疑,楮坪乡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经查,湖头村未及时收回山林地租金达3.84万元。随后,该乡纪委向乡经管站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认真梳理村级资产资源交易流程,加强村级业务监督指导。同时,楮坪乡纪委举一反三、实地调研,开展村级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情况专项督查,发现村财应收未收问题4个,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资产闲置等问题7个,涉及金额达16万余元。目前,督查发现问题已整改到位,并推动建章立制,促进长治长效。

农村集体“三资”是广大群众的“心头事”,也是全面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实际、各出实招,着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福安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充分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和“点题整治”“强基促稳”等有效载体,推动解决惠农资金发放不及时、拖欠租金和分红收益等问题158个;霞浦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打深井”专项监督,重点聚焦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验收、工作作风落实等问题系统排查,目前共发现问题47个,批评教育和帮助处理3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屏南县纪委监委聚焦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实行“半月一督导,一月一上报”,共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47个,建章立制7项,追回工程款324.56万元。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既要完善日常监督、长效监督,也要推动机制创新、丰富形式载体。

“乡里积极探索‘支部领办、村企合作’模式,帮助我们村和龙头企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帮助村财每年增收15万元左右。今天就是我们村竹制品加工厂的揭牌仪式……”今年3月,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一个山村的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群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直播。

“阳光直播”是公开晾晒小微权力、让群众直观感受监督质效的重要渠道。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作为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关键抓手,把村级小微工程项目、村务重大决策等内容搬进“直播间”,让身处异地的村民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村里的议事内容,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今年以来,全市2351个村(社区)共开展小微权力“阳光直播”活动6322场次,涉及重大事务4165项,围观人数11.73万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65条,有效打通群众了解问题、反映问题“云途径”。“‘知、督、促’,知是关键基础,是前置条件,以监督促振兴,只有深入基层、直插一线,才能把情况知得精确,症结找得准确。”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市纪委监委还结合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坚持把县域作为样本“解剖麻雀”,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推动相关问题整改458个,清缴追回资金249.62万元,立案122人,批评教育和帮助处理16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3人,推动建章立制21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6份,切实以有力监督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 黄隆星 冯雯

编辑:刘宁芬

审核:吴宁宁 吴明顺

责任编辑:刘宁芬

(原标题:我市强化集体“三资”监管 系统施治守好“家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