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部门动态

新春走基层丨一个面包的爱心之旅

2025-04-16 10:26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爱心糕点已打包,记得来取哦。”

 

2月17日晚,在市区南漈路附近的一家糕点店,店员们在清点了当日剩余糕点后,将当天没卖完的现烤面包一一打包装袋,放进了冰柜内,同时发了一条消息到一个名为“爱心糕点”的微信群。

 

第二天一早,这些面包将交至志愿者手中,由他们送往蕉城区芦坪社区,再分发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这是芦坪社区在去年8月新增加的一项便民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糕点”,让临期食物发挥“余热”传递温暖。

 

时间

8:30

2月18日,节后上班的首日,当记者踏入芦坪社区办事大厅,看到的已然是忙碌又有序的景象: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回复着前来咨询事务的市民、网格员汇报着昨日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抱着一摞食品安全宣传单的工作人员正要出发走访商户……

 

“社区工作就是这样,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芦坪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细娇告诉记者,虽然当天是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但春节假期社区所有工作人员都采取轮班制度,以及时解决辖区内突发情况,保证春节期间居民生活需求和办事需求,能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理,因此社区工作并未因为长假而“断档”。

 

刘细娇既是蕉城区芦坪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也是微爱慈善协会的志愿者。2023年8月,在市文明办、蕉城区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牵头下,芦坪社区与蕉城区微爱慈善协会携手爱心商家,以“爱心企业+志愿者+社区”的模式,将爱心企业原本直接销毁的“临期”面包,由志愿者前去领取送至社区,再由社区分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时间

9:10

“走吧,我们一起出发去拿爱心糕点。”

 

18日上午9时许,将手头工作暂告一段落的刘细娇,出发前往爱心面包店领取店员前一天打包好的临期面包,通常是她和微爱慈善协会另一名志愿者轮流去取面包。

 

时间

9:15

“这是我们昨晚打包好的面包。”见到熟悉的面孔,面包店店员立即把放在冰柜里保存的面包取出,交给刘细娇。

 

“我们的‘临期’面包指的不是即将过保质期的面包。”店员解释,这些临期面包都是前一天的现烤面包,可能风味上无法保持最佳口感,但还是可放心食用的。

 

时间

9:20

当天,刘细娇共领到16个爱心面包,回到社区后,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这16个面包分成四份。社区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份表格,上边是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名单,按照顺序选取出今日爱心面包的发放对象,紧接着打电话通知、确认是否在家……流程紧凑高效。

 

时间

9:25

“雅生,我和你一起‘下户’。”

 

低保户、一户多残家庭……在看了当日的领取名单后,刘细娇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个一户多残的家庭上,提上面包,她和社区网格员林雅生一起去“下户”。

 

“下户”,是社区人员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所谓“下户”,就是指到辖区困难家庭中去,了解他们生活存在什么困难之处,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芦坪社区将送爱心面包和“下户”结合起来,既给困难群众增加了一份温暖,又不会给工作本就繁重的社区工作人员额外增加过多负担。

 

路上,刘细娇和林雅生没有骑车,一路步行,途中不断观察着,发现脏乱差现象或存在消防隐患的情况,就立即拍照发送至工作群内,联系相关人员前来处理。

 

时间

9:48

由于要沿路巡查,原本不到十分钟的路程,耗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到达“下户”目标群众家中时,林雅生熟稔地和女主人魏阿姨打着招呼,“最近怎么样?孩子的情况都稳定吗?”

 

魏阿姨的大儿子和孙子都是残疾人,另外还要抚育无人照料的尚在上小学的侄女,而家中唯一经济来源只有她丈夫微薄的收入。因此魏阿姨一家是社区重点关照的困难家庭。

 

“社区最近准备开办一个免费的针对小学课程的培训班,可以带上你侄女去报名呀。”在询问阿姨生活近况及是否有需要社区帮助之处后,刘细娇和林雅生又将社区新提供的便民服务一一告知了她。临走时,她们的口袋里被魏阿姨硬塞进了两个自家种的橘子。

 

时间

10:14

“爱心面包”的旅途,在魏阿姨家走到了终点。但刘细娇和林雅生的步伐却不能停下。

 

从阿姨家离开后,她们继续对社区进行巡查。和“下户”一样,巡查也是社区网格员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目前,芦坪社区被细分为四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网格员负责,每天网格员们都要将所负责的区域巡查一遍,在巡查过程中一面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一面查看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情况,及公共设施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一轮巡查下来,至少需要半天时间。

 

她们一边巡查,一边不断有街坊和她们打着招呼,态度亲切,如同和熟悉的邻里在交谈。就像社区提供的服务一样,润物无声,又无处不在。

 

记者手记

 

通过对爱心面包“旅途”的观察,我们对社区工作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身兼数职”,是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邻里安全的“巡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也是政策信息的“宣传员”。他们就如社区群众身边的热心邻居,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

 

但蕉城区芦坪社区共有常住人口两万余人,而社区工作者仅有16人,如何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芦坪社区进行了新的尝试,在2023年1月,引入微爱慈善协会,借助社会慈善力量,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在原本社区服务的“实施者”、邻里关系的“聚力者”、居民生活的“保障者”的多重身份上,又增加了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协同服务的“牵头者”和整合资源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者”身份。而这种多方力量助力城市社区服务的模式,也在越来越多的社区推行开来。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策划:周邦在

文字:蓝青

视频:何冰如

编辑:缪洪通、孙丽晶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一个面包的爱心之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