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长春:土笋养殖养出新天地
连日来,陆续有广西的客商来电话向霞浦长春镇养殖户许舒溪订购土笋,在许舒溪的土笋养殖基地,工人们将挖出的土笋打包,一筐筐装车,运外地市场。目前,许舒溪养殖的土笋一斤可卖出40多元,且市场前景好,供不应求。
长春镇养殖户许舒溪通过多年摸索和精心管理,在县相关技术部门的指导下,从18年前的3亩,亩产土笋500多斤,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亩,亩产土笋2000斤,在土笋养殖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的土笋养殖基地在全国应该算数一数二的,包括亩产量,现在大家养殖土笋的平均亩产量大概在1300斤至1500斤,我现在亩产量达到2000多斤,技术水平远远领先于同行。”许舒溪介绍。
土笋产量、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专家的指导。近年来,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研究员叶启旺一直关注着土笋的养殖情况,多次到许舒溪土笋养殖基地指导养殖技术。
“如果要提高产量,就是要投饵料,且投饵的量要增加,间隔要缩短。此外,要蓄一些淡水,降低海水含盐量,这样土笋的产量就提高上去了。”叶启旺说道。
土笋养殖还带动当地贫困户的发展。2017年,为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发挥基地拉动带动作用,长春镇政府与许舒溪协商,将当地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土笋养殖基地,入股参与土笋养殖。
“目前,基地有长期上班的工人和一些贫困户,他们不仅平时有工钱,到年底都能分红一点,增加收入。”许舒溪表示。
“土笋养殖基地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带动是巨大的,一亩的产值有10万多元,利润可达到5万元,效益相当大。如果面积养殖大,产值效益就更大了。”叶启旺对土笋养殖的前景充满信心。
据了解,土笋学名可口革囊星虫,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能够调节大脑功能的牛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滋阴降火、补肾益智,被誉为“动物洋参”、“海中的冬虫夏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通讯员 林建忠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