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文化赋能 茶产业添活力
茶农化身主播“云卖茶”
谢加阔烧制的白茶器具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蔡雪玲 文/图)9月23日,由福鼎市茶业协会主办、宁德师范学院茶产业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十大白茶仙子”总决赛落下帷幕。本次“十大白茶仙子”选拔,主要考验参赛选手对茶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包括对选手形象和才艺等方面的综合考查。
“福鼎山水美,中国好白茶。”在福鼎农业版图中,茶叶地位举足轻重:农民半数以上的收入来自茶叶。福鼎白茶作为一种媒介,正在打破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由过去的单一农产品生产,向产区观光、产品体验、电商营销、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开发方向转变,形成加速融合发展趋势。
茶旅融合 融出发展新路子
走进品品香白茶庄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青山碧水的茶园美景:池畔,白墙黛瓦的品茗馆、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房,古韵横生;房后,若隐若现的茶山,连绵起伏,绿波荡漾。
作为福鼎首批建成的茶叶观光体验园之一,2012年,品品香把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融合,在管阳河山基地建起这个集白茶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收藏于一体的白茶庄园。据品品香总经理邵克平介绍,现在游客到福鼎除沉醉于山海川岛的旖旎风光外,对福鼎白茶及其文化内涵同样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年,品品香白茶游学之旅已到访20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来此饮茶,领略至美茶园风光。
福鼎既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又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在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融合发展成为共识:茶旅联姻,以白茶促旅游,用旅游带白茶。
茶旅融合,融出发展新路子。天湖、六妙茶业入选第一批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全市还涌现出25个茶旅休闲点。这些集生产、加工、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形象展示为一体的茶叶庄园,以其新兴的观光体验游模式迅速集聚起人气。
福鼎作为福建重要茶叶产区,全力打造白茶产业,生动诠释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发展模式。福鼎白茶成为资源要素集聚、生产方式绿色、设施装备先进、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中国白茶产业发展样板,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去年,福鼎市茶叶总产量2.92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33万吨,涉茶总产值106.5亿元。其中,通过集体茶园茶厂出租、入股茶企业等方式,90个村的村集体增收387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茶农触网 提升产业链韧性
古朴大气的藏茶墙为背景,案几摆上茶具,线下运营中心便摇身一变成为了线上直播间。老茶镇茶业董事长张金川介绍,公司在2014年创立了白茶品牌“馥益堂”,定位为线上销售,已连续4年获得淘宝白茶品类销量冠军。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1960万元,同比翻了2.6倍,线上销售额占据了营业额的90%。
疫情之下,福鼎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常态,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第九届福鼎白茶开茶节期间,福鼎市委宣传部策划实施了“线上营销技能培训”“福鼎抖音挑战大赛”“全网线上看开茶”等活动,吸引了1200多名茶产业从业者和短视频爱好者参与。同时,与多家电商平台对接合作事宜,目前已有30多家茶企入驻电商平台,建立旗舰店,有效缓解了销售压力。
直播2小时,卖出5万多单,销售额达747万元。举办“县长带你买好货”,催生蝶变效应。不但提振了茶企发展信心,而且开启了白茶营销的全新尝试。紧接着,福鼎众多茶企迅速融入电商业态,越来越多的茶农、茶企负责人化身主播“云卖茶”,疏通茶产业链堵点。
“为加快品牌触网,我们推介白茶产业大数据溯源平台,上连茶农、下连消费者,完成从茶园到茶杯的信息归集。”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说,基于大数据技术,一方面确保白茶品质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出末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为茶企生产、供给提供精准参考,促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打造茶叶公共品牌的基础上,福鼎积极培育更多白茶品牌,持续提高白茶影响力、竞争力。今年,福鼎白茶以49.74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四位,并被授予“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这是福鼎白茶连续11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后,创下的品牌价值新高。这意味着,福鼎白茶的品牌化时代已然到来。
文化赋能 满城茶香飘万里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作为中国白茶发源地,如何用好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众多国字号荣誉?福鼎的选择是——文化赋能。
“这几年,我们通过举办开茶节、斗茶赛、组团参展等活动,持续扩大福鼎白茶对外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举例说,去年,298家当地茶企分为12批次,组团赴上海等地参加大型茶业展会,并在6个城市和多所著名高校举办白茶品鉴会和宣传推介。
饮茶,一人得渴,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与茶结缘,是福鼎这方水土上最真实的写照,其衍生而来的茶亭文化更是当地茶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福鼎全域内已发现的茶亭数量多达上百座,分为双拱门式、敞墙式、石结构式以及廊桥式四大类。如今,古道边,茶亭旁,丝竹悠扬,把杯品茗。福鼎正延续这份茶韵,用文化去加值茶产业,不是单纯做茶商,而是用心讲好白茶故事,打造白茶名片。
在“90后”创业青年谢加阔的工作室内,笔者看到了刚获得国家外观专利的“大乔”“小乔”盖碗,古朴清雅。谢加阔举例说,“小乔”的器型灵感,来自于福鼎最初家家户户饮用白茶时使用的古朴大茶壶,一方面能够让白茶保持了天然原始风貌又有足够空间更好地舒展,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留住和展示白茶最初的味道。
“除了各个茶旅融合节点的打造,福鼎在首个‘国际茶日’还推出6条乡村精品茶旅线路,融入太姥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和文保单位等文旅资源,让游客在赏景的同时,也能体验独特的文化韵味。”蔡梅生说。
微电影《最美的样子》、歌曲《茶韵绵长》和动画片《太姥娘娘与白茶仙子》等一大批以福鼎白茶为题材的精品文艺力作,更是成为白茶文化输出的一道窗口。“闽东之光·文韵太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采风创作团走进福鼎,在茶窖封藏专属白茶,上茶园种植茶树。鲁迅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感叹道:“当地齐心协力,不止是把白茶打造成一种产品,而是打造成一种独具福鼎特色的文化,让人印象深刻。”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