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里的脱贫梦
宁德网(见习记者 林强)
凌晨3时起床,将头天泡好的豆子磨成浆。接着,经过摇浆、过滤、沉淀、上箱等工序做好豆腐后,开着三轮车运到城区售卖……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福鼎市桐城街道浮柳村村民兰彦营就开始了一天的营生。
兰彦营原来依靠打短工为生,后来经人介绍,开始拜师学习卤水豆腐制作工艺,希望能够掌握一门手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面貌。
2015年初,兰彦营通过借贷筹集资金,在老家浮柳村建豆腐作坊。“老家虽然位置偏远,但是水质较好,做出来的豆腐口味更好。”兰彦营说,豆腐作坊都是由他和弟弟二人建设,2016年初,作坊终于开始试生产。
然而,豆腐作坊的生产和经营并没有兰彦营想象中的顺利。兰彦营制作的豆腐品质虽好,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相关的手续,同时,豆腐销路一直无法打开。“生产效益不好,当初为了建设作坊而背负的债务也让我感到沉重的压力,经常彻夜难眠。”兰彦营说,他不怕苦,不怕累,有一身做豆腐的本事,但就是没有人指路、拿不定主意。
扶贫政策是一场及时雨,为兰彦营解了围。2016年3月,兰彦营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福鼎市选派参与扶贫工作的民族中学教师陈明顺走访了解兰彦营的情况,帮助他分析原因,出主意想办法,逐一解决困难。在陈明顺的帮助下,兰彦营顺利与有关部门对接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相关手续,银行继续为兰彦营提供5万元的贷款,缓解了他的压力,作坊迎来重新发展的契机。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总能看到兰彦营的身影在忙碌着,泡豆、熬制、销售……今年5月,兰彦营在福鼎城区租了店面售卖豆腐,每天的营业额可达300元至500元。
如今,兰彦营不仅成功脱贫还打算招聘其他贫困户一起经营豆腐作坊。“现在我脱贫了更要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辜负扶贫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兰彦营开心地说。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