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建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全国典范(2)
要“输血”更要“造血”
关于宁德扶贫热词搜索有13多万条(截图)
精准脱贫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宁德扶贫搬迁的起步,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长年“海上漂”的连家船民上岸安居乐业,帮助群众彻底“挪穷窝”、“改穷貌”。
宁德福鼎,在全国率先开启扶贫开发、摆脱贫困征程的县市。“福鼎坚持思想扶贫是前提、产业扶贫是核心、政策扶贫是重点、社会扶贫是保障、党建扶贫是关键。”福鼎市委书记刘振辉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扶贫是农村扶贫的第一抓手。”古田县委书记谢再春说,截至2014年底,古田县已分2批引进17名博士、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分派到17个试点村,帮扶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2.9亿元,去年这17个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超过20%,有力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说,多年来,宁德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扶贫开发,总结出了“五坚持五结合”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路子。即坚持“丰满羽翼”,做到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支柱产业、草根工业;坚持“久久为功”,做到扶贫开发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相结合;坚持“四下基层”,做到扶贫开发与排忧解难、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关注难点”,做到扶贫开发与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相结合;坚持“核心力量”,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山海协作、联动发展”战略,构建起福建省级部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沟通交流的桥梁,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本世纪初开始,福建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探索“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2004年以来,从省、市、县三级选派1.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9150个贫困村和村级组织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扶贫攻坚,变化触目可及,经验尤为宝贵。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