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柘荣新闻

别样溪口烟雨蒙——柘荣打造首个乡村摄影旅游点

2016-06-22 09:27 来源:宁德网 叶陈芬 王东东

宁德网消息(记者 叶陈芬 王东东 通讯员 陈丽彬 袁婷婷)百年宗祠,千年古风,灯笼高挂、红毯铺地,在上百名村民祝福声和游客的见证下,一对新人以传统的仪式喜结连理……这是大型微电影《烟雨溪口》的唯美一幕。

位于柘荣县乍洋乡的溪口村,青山环绕、碧水悠悠,一步一景,移步异景。

去年9月中旬,柘荣县委宣传部组织柘荣县旅游局、摄影家协会单位负责人到霞浦考察摄影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探讨两地合作事宜;同年12月底,柘荣县和霞浦县摄影协会签订《山海摄影协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的“山海联动”摄影资源开发和采风线路推介合作关系,共同助推地方摄影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

溪口,便成为最先启动的一个摄影旅游点。

借乘东风、顺势而为。依托摄影旅游点建设,溪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除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特色古村文化,致力于将迤逦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陈出新,为柘荣旅游大格局增添了一道多彩迷人的风景线。

悠悠溪口千年韵

“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鱼翔浅底明如镜,鸟鸣苍穹绿如兰。”这阙七绝一直被用来诠释溪口的古桥古风古文化。

它——起源久远,上世纪80年代,文物专家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古越先人的劳动工具——石刀,将其历史推朔至远古时期。

它——古韵绵长,作为锦绣乍洋的人文古村,素有“十里翠竹、万担茶乡”之称,系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溪口古称金口,因为村北的凤里溪、村西的玉山溪如两条玉带环绕交汇,后人又为它改名溪口。

绿竹掩映,山花投影,灵动的永安河潺潺而过,其上立有永安桥。这是一座石构单孔的拱桥,东侧的栏杆上阴刻着楷书“永安桥”,栏杆的立柱头上有圆雕石狮各一对。村党支部副书记袁亦光介绍,经专家鉴定,这座桥是华东地区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半圆石拱桥,具有悠久历史。古桥碧水也是溪口一大美景,更是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相机中必不可少的收藏。

跨过永安桥,漫步在古村道上,可见围在民宅四周的古城墙,据传建于明朝,在历代的抗倭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条路、四枯井”,“武秀才、文举人”……古村千年古韵总是留下了一些供后人追思的痕迹。村中“三条路”早已草莽丛生,但还是能过依稀看到中心的道路,据袁亦光介绍,三条路中最宽敞、最中心的一条为官道,两旁的则是供部属仆从行走的便道;在古代只有中了状元、探花和榜眼前三甲的孺人武士才有资格走这样风光十里八乡的“三星路”。“四枯井”,其实是官道旁的“饮马井”,前后四口浅井。武秀才们早已仙游,但村中四块练武巨石依旧躺在厅堂里听风沐雨。文举人并未留下传世的诗作,只有那些挂满堂屋的“文魁”牌匾,仿佛在提醒后人此处曾是书香门第。

溪口村大多姓袁,走进位于村中心的袁氏宗祠,正堂挂着数幅袁氏祖先画像,不难发现溪口袁氏一族英雄辈出、代有贤人光宗耀祖。明天顺(1457—1464)年间,明朝开国功臣袁天禄官至福建行省参政、左丞、义兵征行元帅、明江西行省参政,袁家有五个兄弟,后来袁天禄的二哥袁海从柘荣县城迁居至溪口村,袁氏自此而立。

除了画像,宗祠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斑驳沧桑的古牌匾。

正堂上方牌匾有“世泽绵长”四个大字,为民国时期政要李宗仁所题,原匾已由文物部门收藏。两侧墙上,还有民国高官所题牌匾近十块。

牌匾的来历众说纷纭,如同村中老农在酒酣耳热之际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美传说与玄妙生趣的风云逸事,但不论真相如何,都为这座百年宗祠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蒙蒙烟雨中,寂静的古村落隔着岁月的屏风,将既往的陈年旧事娓娓道来。

不由让人想起余光中的诗句: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美丽名片”财富来

雾起山岚、烟拢拱桥,牌坊宗祠、寻常巷陌……这是我们眼中美丽的溪口,也是摄影家们钟爱的画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晴雨交错,都是诗情。对柘荣县摄影家协会会长游再生来说,溪口就如一块尚未被彻底挖掘的瑰宝,“我来过溪口很多次,每次来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让溪口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自溪口村成为摄影旅游试点后,柘荣县摄影家协会就不定期组织摄影爱好者到村里采风,“经过口口相传,近半年来,就有十几波的摄影家来到溪口拍摄,除了闽东本土摄影爱好者,还有来自温州、泉州甚至江苏、山东等地。”游再生介绍,摄影作为一种现代传播手段,在图象传播上以其真实、直观的形象再现事物,容易被人所接受,这为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波又一波的摄影爱好者们来访,一张又一张如梦似幻的影像被传播出去,带来的是纷至沓来的游客。

6月12日,雨中的溪口有些冷清,在村口经营农家乐的袁梦香却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村里非常热闹,许多游客携家带口地来游玩,村里都没有地方停车,我们店里也忙得很。”

袁梦香的“溪口农家乐”于去年9月底开业,刚开始几个月没什么生意,后来随着来溪口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生意日渐起色。

原本在福鼎茶厂打工的袁华金也借着溪口摄影旅游的发展,谋到一条新出路。

“买了三张竹排,专门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服务。”袁华金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是普通游客乘坐竹排一个人30元一趟,一张竹排可以坐三个人;如果是作为摄影家拍摄的道具,那么一个小时至少要200元。忙的时候,一天可以赚七八百元,闲的时候他又去福鼎打零工。多种经营,多种收入,袁华金无比畅快。

“溪口村村民收入来源原本主要依靠毛竹、茶叶等农产品,而现在随着游客到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搞起了副业。”挂村干部陈春寿说,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村里就接待了游客上万人。

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也为村里的农产品带来了销路。土鸡、竹笋、茶叶等备受游客青睐。位于溪畔的玉龙峰茶业有限公司,每年因为游客的购买可带来额外两三万元的收入。“虽然量不是很多,但这也是一种方向,我现在正在打算做小包装,包装设计融入溪口村桥、溪、民居等元素,让游客当做特产带走。”公司老板袁良成坚信溪口村旅游发展会越来越好,为他们茶厂带来新的变化。

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涌入溪口后,村里的道路、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也随之加大力度。陈春寿介绍,为了方便游客,村里设置了景点介绍、导览图、指示牌;乍洋乡到溪口的路也正在拓宽中,力求破解交通瓶颈。

“溪口村摄影和旅游要做大做强,任重道远。”柘荣县旅游局局长庄秀敏向记者谈起了溪口摄影旅游点发展的规划:一要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二要串联起九龙井、凤岐古民居等景点,为溪口聚集更多人气;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改变老百姓的意识,建立旅游发展观念。“最终以溪口作为‘燃爆点’,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带动整个柘荣的旅游发展,然后融入霞浦摄影产业,形成一条‘山海情’摄影旅游线路。”

声音

柘荣剪纸协会会长游晓卿:《文化柘荣》首轮已接近尾声,其新颖的面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报道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让人能够从不同角度看柘荣。该版面的设立,即是《闽东日报》报纸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为柘荣加强“文化柘荣”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可谓“互利互赢”。

柘荣县城联社主任游步锦:《文化柘荣》系统、全面又突出特色地对柘荣“剪纸”、“马仙”、“孝德”等文化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对长寿柘荣、养生柘荣等方面建设影响深远。如上一期《磨出“剪”锋——柘荣刀剪文化产业的转型之路》就引起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刀剪专业委员会有关领导的重视,他们计划月底将到柘荣考察刀剪产业,共谋发展大计。

柘荣刀剪协会会长袁茂财:《文化柘荣》对柘荣刀剪产业的报道,对整个行业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正如文中所言,整合是柘荣刀剪产业的必经之路,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抗击大风大浪,才能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摆脱柘荣刀剪产品单一的桎梏,搏击海外市场。

采访中,许多读者寄语闽东日报:这种沟通方式希望能继续。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