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古田:精准预警教育“靶向发力”

2025-07-03 10:49 来源:闽东日报

“上个月,民警专门上门播放警示视频,让我深刻认识到不戴头盔的危险性。”古田县卓洋乡村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如今每次骑电动车出行,他都会自觉佩戴好头盔。

这一转变,正是古田县创新推行的“交通事故精准预防”机制成效的缩影。作为全市首创的治理模式,该机制通过科技赋能与人力精准宣防相结合,正逐步改善这座闽东山城的交通环境。

科技织网 数据驱动精准画像

古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电脑屏幕上,748处智能摄像头实时捕捉路面动态,系统运用人像识别技术,将闯红灯、未佩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精准关联至个人,构建起“一人一档”风险档案。古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长谢勇光介绍,该系统以“一周内违法次数”为核心指标,将人群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1-2次违法为低风险,3次为中风险,4次及以上则被列为高风险。

风险等级并非一成不变。今年6月初,城西街道一名群众因一周内3次未戴头盔被系统标记为中风险。然而,民警电话提醒时其态度敷衍,并因再次未戴头盔被抓拍,系统立即将其风险等级动态上调至高风险,并自动触发“5日内见面教育”指令。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预警资源始终聚焦于最需关注的群体。

人防落地 柔性宣教提升治理效能

针对高风险人群,古田公安创新实施“见面教育”模式,力求执法力度与温度并存。古田县公安局大甲派出所辖区群众李先生因在外务工无法到场,民警便通过微信视频通话,远程播放本地交通事故警示片并同步讲解法规。对中风险人群的管理同样精细,采取“电话提醒+联动预警”双线模式,对多次联系未果者,则联动村干部、家属转达提醒,压实预警责任链条。

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民警主动上门服务。鹤塘镇陈大爷家距派出所6公里,考虑到老人出行困难,民警登门进行面对面预警教育。“我一定引以为戒!”当看到手机播放的本地三轮车侧翻事故画面时,陈大爷紧握民警的手感慨道。此后,他不仅自觉佩戴头盔,更成为村里的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

多维联动 机制融合重构治理格局

古田公安的创新实践正引发更深层次的治理变革。“行德通”交通评价系统与精准预防机制深度融合,将交通违法数据与个人出行信用、企业管理挂钩,形成守法倒逼机制。同时,基层治理单元被有效激活,村干部积极协助民警开展宣教劝导,构建起“公安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共治新格局。

自“交通事故精准预防”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发出预警31210人次(高风险266人次、中风险616人次),中风险电话预警率达90%,高风险见面教育率达75%。全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事故起数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36.36%、28.74%、46.54%和24.05%,实现了全面下降。这标志着古田县“以小切口撬动大安全”的治理模式取得阶段性胜利。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古田县以科技之智与人防之力,织就了一张交通安全宣防的立体防护网。当村民主动遵守交规渐成风尚,当事故警笛声日渐减少,古田公安探索的交通治理新路径,正为“平安古田”建设写下生动的实践注脚。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张珺瑶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古田:精准预警教育“靶向发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