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知乎者也丨林立棠:石堂

2025-06-21 11:12 来源:闽东日报

梅鹤村 柳德甫 摄

石堂,隐匿于山水深处的古村,今之蕉城区虎贝梅鹤村,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所在。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第一际那高高的瀑布便映入眼帘。它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从高耸的崖壁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水流撞击着下方的岩石,溅起层层白色的水花,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瀑布之下,溪流平坦开阔,绵延几百米,宽度约有百米。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是一条流动的玉带。

沿着溪流前行,两侧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蝙蝠洞,洞口幽深,仿佛隐藏着无数神秘的故事;狮子岩,犹如一头威严的雄狮,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大象断鼻,形态逼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这些怪石之间,各种各样的树木肆意生长,有高大挺拔的松树,枝叶繁茂的樟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它们或扎根于石缝之中,或挺立在溪边,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树上的鸟儿欢快地歌唱,五颜六色的野花在草丛中竞相开放,给这片宁静的山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回眸的途中,一座千年廊桥横跨在眼前。这座廊桥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如初。桥梁架上,朱熹题的上联“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文人雅事。而朱熹第三代弟子陈普对上的下联“贤帝位尊金阙寿永万年”与之相得益彰,为这座廊桥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站在廊桥上,微风拂面,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圣人泉。当地人都叫它“圣人水”,据说这是朱熹曾经喝过的泉水。泉水从狮子峰的山脚下石缝中潺潺流出,清澈甘甜。我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汪泉水,送入口中,那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仿佛能洗去心中的尘埃。喝着这圣人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朱熹在此处驻足时的心境,那份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再往前走,便是那座历经八百多年风雨依然完整无缺的九跳桥,也有人叫它九条桥。这座桥是南宋时期建筑的杰作,由九条石板架成,全长25米、宽0.8米、厚5.5米、重约10吨的青石板由石干砌而成。桥梁以整块石条作为迎面的分尖,十分罕见,两条石分尖墩,为三孔出水。而且金刚墙上部石块叠涩交错伸臂难度巨大,坚固而稳重。桥下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发出阵阵轰鸣声。踏上这座古老的石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在行程的某一处,一块巨石吸引了我的目光。传说这是陈靖姑与鬼王比法的脚印,那脚印栩栩如生,仿佛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比法场景重现眼前。陈靖姑的勇敢和智慧,鬼王的邪恶与挣扎,都在这小小的脚印中得以体现。这不仅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象征。

石堂,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其文化底蕴深厚得如同这片土地上的土壤。各种民风民俗依然传承至今,每年的九月九重阳,村民邀请戏班演戏,舞龙、舞狮,热闹非凡。那震天的锣鼓声,欢快的舞蹈,还有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而闹元宵时,村里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人们提着花灯,走街串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这些民俗活动,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村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让石堂的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延续。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知道,我的旅程即将结束。但石堂的美景、传说和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它是一本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来源:闽东日报

作者:林立棠

编辑:陈娥

审核:林宇煌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知乎者也丨林立棠:石堂)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