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下|缪华:人面桃花相映红
若是将水果进行高低排序,桃肯定能够进入仙班阵容的。传说西王母尤钟此物,遂遣仙吏植蟠桃林于瑶池之畔。明人吴承恩在他的神怪小说《西游记》里对蟠桃林亦有过描述,并且对蟠桃等级与功效做了分类:其一乃三千年实者,食之羽化登真;其二为六千年熟者,啖之霞举长生;其三则九千年成者,服之与乾坤同寿。是故南极仙翁之法相,必右手执杖左手捧桃。再看由西王母组局的蟠桃之会,邀请的对象不是三清就是四御,足见蟠桃为仙班共珍之果。纵观《西游记》全书,也只有镇元子的人参果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可与蟠桃媲美。
仙界既为宝,尘寰愈成珍。幸运的是,宁德恰恰是一片有桃之域,其地界有两个产桃大县,一是福安,一是古田。福安名声最响的是水蜜桃,集中产区在穆云畲族乡的虎头村一带;而古田最为有名的也是水蜜桃,主产区在凤都镇的际面村。两村用一句话来形容,可谓有“头”有“面”。
福安虎头距我居住的宁德相对较近,交通便捷,一路高速。时值桃花灼灼,就有许多爱花之人蜂拥而去,乐不思归,我亦曾几度前往赏花。相较之下,古田际面山道盘纡,尽管花事繁盛,但人多畏阻。春风桃花,桃花春风,就这么年复一年,又到了桃花盛开的乙巳阳春。兆菁兄打来电话,邀我去际面看桃花。这回我是毫不犹豫地应允。之所以答应得如此干脆,就因为这些年他及古田的朋友不间断送来水蜜桃,并特意强调是际面白凤桃。查询资料后得知,白凤乃水蜜桃系列中最优的品种,有桃中“皇后”之称。
那必须得去际面看看“皇后”的花样年华。我们挑了个大晴天出发,沿宁古公路过大甲、越杉洋、穿鹤塘、经大桥,然后上高速至凤都,下高速抵际面。路口有村牌,据说村名源于水尾有漈,村在漈面。“漈”在闽东方言中往往指瀑布,这字让我想起蕉城的南漈山。她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写成了南际山,就因“漈”字尚属生僻字,在早期的电脑字库中无法显示,故取同音字“际”替代。而际面是否为漈面的替代,不得而知亦不敢妄言。但古田有着悠久种桃史,有据可查。据明人吴彦匡在《花史》一书中记载,当年古田黄蘖山种植桃树的盛况:“其山多桃,有桃坞、桃湖、桃溪、桃洲”,形成以桃为主题的景观集称。而际面则是古田水蜜桃种植最为集中、栽培水平最有代表性的村庄。春天的桃花和夏天的桃果已成为地域名片。每逢桃花盛开或桃子成熟的时节,桃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赏花或买果,成为一道越来越热门的景观。
桃花绽放的季节,整座山都靓丽了。我们去的那天恰好是桃花节,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落,漫山遍野的桃花如粉色的云霞,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山脚是东一簇浅红西一簇深红,看去就像总是抹不匀胭脂的小女子。往山上走,一株株桃树的枝头新红密集涌现。微风轻拂,花瓣轻盈飘落,仿佛在下一场浪漫的桃花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花气袭人,被太阳烘着,花香稠得能黏住蜂翅。卖茶的女子在花下支了个茶摊,碗里浮着三两花瓣,游人饮罢,衣襟都沾着香,兜里像揣走了一片春光。
站在高处俯瞰,不远处的际面村掩映在红绿之间,她因盛产水蜜桃而闻名遐迩。清明谷雨,全村3000多亩的水蜜桃树棵棵长势喜人。这里种的桃树有白凤、大久保、朝霞等。光听桃名,就足以让人遐思。主人告之,村里成立“金桃子”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优质水蜜桃,抱团发展产业。近年来,他们依托桃林的资源优势,举办桃花节,挖掘桃文化,拓展桃产业,打造出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旅景点。
古田是食用菌之乡,也是水果之乡,果类的水蜜桃、油柰、脐橙和炮弹柿等四大名旦,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全县仅水蜜桃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3万亩,桃子的年产量也超过了3万吨,产值1.8亿元。这个数字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来说,是相当可观的,而且种桃还给人们带来极其美好的境界。北宋庆历年间,古田有位名叫许当的县令,在任职期间曾写过一首《桃溪》:“桃溪一何清,想像武陵水。所爱春风时,灼灼花数里。渔舫日去来,无人识归止。安知历幽源,不遇神仙子。”描绘了桃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象。当然,写桃花源的鼻祖当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桃溪村命名一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发现桃花源的故事,最早被许县令记录于他的《桃溪五咏》序言中:“桃溪者,盖古田之名川也。故老云:昔有逋民,由白沙溪溯流而上,至是,境豁若洞天。于时,春风微和,夭桃夹岸,繁英媚川,灼灼然,故谓之桃溪。”此段描写恰似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景。《桃溪五咏》是许县令游历桃溪的作品,诗中所描写的“桃溪、小湖、黄蘖山、宝峰寺、罗汉台”等景物风光,迄今在桃溪村仍能找到出处。
桃生长旺盛,花色艳丽,结果早而多,亦象征家庭人丁兴旺、祥和与幸福。在《周南·桃夭》中,就有以桃起兴的著名贺婚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茨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意是桃树茂盛,花红似火,果实累累,绿叶成荫。预示出嫁的姑娘,也会像桃树那样,给家庭带来兴旺、幸福与吉祥。而到东晋末年,陶渊明更是巧妙地构思出世外桃源的景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陶县令的笔下,桃又变为世外乐土的标志。
中国有七大观赏桃花之胜地,古田的桃花名列其中。际面村的桃花连缀成片,汇聚成海,在春日里分外明艳动人。桃林间游人如织。姑娘穿汉服或春衫,手持团扇,在花树下巧笑嫣然,牵来一枝桃花贴近鼻尖,留下倩影。孩童嬉笑着追逐飞舞的花瓣,笑声清脆如铃铛,为花海增添了几分生机。人们沉浸在这独属于春天的浪漫氛围中,成为花海最鲜活的点缀。这里是一片热土,也是一片乐土,在此赏桃花吟桃诗,其乐融融。看着漫山繁盛的桃花,就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再看看果农那发自内心的笑意,对“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的诠释,于此是再恰当不过了。
来源:闽东日报 缪华
编辑:刘宁芬
审核:吴宁宁 吴明顺
责任编辑:刘宁芬
(原标题:太姥山下|缪华:人面桃花相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