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服务 新闻资讯 闽东之光---平凡的劳动者征文获奖作品

【四等奖】陈巧珠/海上邮爱路

宁德市邮政分公司

2016-09-18 10:09

有人说三都澳的太阳是渔民舢板的橹声摇醒,还有人说是岛上的炊烟熏醒,我说是的,都是,更重要的是那艘挂着“中国邮政”、雷成钗摇着舢板的橹声唤醒。阳光闪闪,顺着波浪第一眼看到的是墨绿色的“中国邮政”四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是挂在三都澳“海上邮爱路”的小舢板上。一代摇过,一代接着,雷成钗父子相传,把邮政人的身影和情怀伴着阳光和星辰摇到了三都澳各个岛上和海角。

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中部的三都澳,是通往世界各国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就是五邑咽喉要地,126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犹如珍珠般星罗棋布地撒落于它的周围。三都澳先民凭着勇敢和智慧选择各自的岛屿生存繁衍。这里在清朝时期就成了中国邮路重要的一站,清朝期时期驰向海外邮件就是从这里出航,一枚三都澳的海关邮戳印下多少三都澳邮路的骄傲。建国后三都澳的邮路依然秉承邮路人的精神又立了丰碑,多少文字难以诠释和注解这份殊荣,然则雷成钗父子则在三都澳“海上邮爱路”上又立下了不朽的口碑。

三都澳岛岛相望,虽说海天相连,但一份份念想,一份份牵挂,全寄托在雷成钗父子驾驶的“中国邮政”船上。每天第一缕阳光总是被雷成钗收藏,他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妻儿,悄悄起床,挎上墨绿色的邮袋,开着邮船,到三都镇上的邮政支局领取邮件,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开着邮船出发,登青山岛、上斗帽岛,共6个村居,一个个走过,把汇款单、报刊、信件、包裹准确投递,同样又回收着他们要寄出去的各类邮件。村里人想留他喝杯水,雷成钗看看天,说声“下回吧!”又赶着下一个投递点。8个海上渔排,三千多户,一万多名渔民,多少人都在期待着他的到来,他能安心喝杯热茶吗?舍了船,就是登岛,下了岛就要驾着船走,几年下来,他不知摇过几艘舢板,我没有咨询,走过多少邮路,那就不必测算,就他驾着的小舢板改装成机动小船。他就驾坏了三艘。风里来,雨里去,这路程能数得清吗?但很清楚是他驾通了一条“海上邮爱之路”。

船坏了可以再修,但血肉之躯坏了不能修复,雷成钗在驾坏第三艘船的时候,他有些驾不动了,他居然把目光盯在自己儿石进全的身上,居然把写“中国邮政”的邮包传给儿子石进全。

石进全高中毕业后,本是踌躇满志,可他深深体会父亲的情怀,这不仅仅是父亲二十三年结下情怀传递,也是三千多户一万多渔民倚门盼望。父亲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背起这个印着“中国邮政”的邮包,几年的部队生活造就了父亲刚毅的性格,父亲的命令就是军令,他一百个的不甘愿都得接。他放弃了许多就业机会,叹了口气然接下邮包,深情地看着瘫痪在床上父亲,说了声,“我会做得比你更好!”,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海上邮爱之路。

这条路并不简单,天寒地冻,狂风巨浪并不可怕,多年海上的历练有着足够的意志让他战胜,可是渔民的每一声打听,每一句询问则是心心结,是一个个沉甸甸的包袱,“及时、准确”如同军令。虽说这些是邮路人的天职,但履行好这天职并不是那么容易。勤能补拙,但能不能补上他们的愿望呢。石进全偶尔有空时,会坐在父亲的床前,给父亲递上茶水时等侍着父亲的教侮。偶尔说起在外面创业的同学朋友们,说他们让离开邮路跟他们干,他们现在有公司,有车,有房,只要他肯去,一切从优,收入会是这邮差的几倍。雷成钗,他的父亲立马捶着床生气。说:“选择了投递工作就是选择一份责任,无论多苦也要坚持,不要看着别人红火眼红,乡亲们靠养殖发达,难道我没看到吗?但一家家对我们到他家门的热切眼神你就没看到吗?”石进全,不敢再说,除了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之外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悄悄离开父亲,心里想着父亲的脸庞,不在于自己是驾着邮船还是驾着豪车,而在于这邮路上有着背邮包的身影。

石进全以苦为乐,接过邮包就是接过责任,他慢慢地爱上这一行,也越做越好。随着邮政业务的拓展,他也跟着进步,随着人流量的加大,他也跟着成长。他熟悉业务,拓展业务,慢慢的也如父亲一样,成了海上渔民的贴心人,并深深体会他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

一对四川夫妇在渔排上养鱼,因为儿子带在身边读书不方便,只能留在四川老家。“小石,这件包裹帮我寄回老家”、“小石,我订的杂志到了吗”,这对夫妇常常站在鱼排上,远远地看见他就朝着他挥手,每一次,他的船还没来得及靠近渔排,一碗热腾腾的茶水就端上来等候了,迎接他的还有一张感激的笑脸。接过邮件、邮包,他们的幸福与满足,成了他心中满满的幸福。

我在他身上看到邮政人的自豪,在三都邮政支局的时间,前前后后我与石进全父子两代人一起共事了十年,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可石进全那张跟他父亲一样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那腼腆的笑意总时不时在我眼前浮现,仿佛提醒着我,岗位就是阵地,“海上邮爱路”最美的风景就是这四十年的坚守,父子两代人,也是我们中国邮政人,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邮政故事,是我们邮政人在抒写。

关键词

三都澳 父亲 雷成钗 石进 邮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