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引渠开流 激活扶贫春水
◎柘荣县黄柏乡
【背景】
黄柏乡位于柘荣县西南部,距城关20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3287户11622人,盛产茶叶和太子参,是“柘荣太子参”驰名商标论证的取样基地。近年来,黄柏乡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采取“政府引领合作、企业引渠开流、村级引路脱贫”的模式,对全乡127户402人的精准扶贫户因村施策,分类扶持,探索出一条村企合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路子,2016年有效推动65户188人脱贫。
【做法】
1.政府引领合作,搭村企共建桥梁。一是立足地域禀赋,把企业引进来。先后引进和成立7家农林公司、4家农场和2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助推农业综合开发,为精准扶贫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可能。二是发挥政策优势,把配套跟上去。坚持基础先行,减轻企业运输成本,完善配套设施,让企业真正扎下根发展。利用县里扶持林下经济的优惠政策,引导各合作社、种植基地向上申请丹参、白术、玉竹等适合林下种植的药材种苗补助,为企业节约发展资金。三是盘活固有资源,让腰包鼓起来。针对企业缺地,农民缺钱的问题,引导村委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吸引企业入驻。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上楼油茶种植基地,总面积2450亩,可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4万多元,改变了贫困户全家守田望天收的状况,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利。
2.企业引渠开流,增村企互惠渠道。一是深挖合作项目,实现村企共促互利。注重企业发展与村级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从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渠道谋求合作项目。如双岗洋村发展村集体新品种茶叶基地100亩,在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同时,与双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承租协议,实现村财和群众收入双增收。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扶贫靶向精准。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雇工承包模式。企业针对用工难问题,请周边群众承包管理,实现企业减负、村民增收的目的。上楼油茶种植基地以每亩200元承包管理的形式,雇用周边村群众负责基地油茶苗的日常维护,目前基地雇用的49名群众中有10人是精准扶贫户,平均每户年可增收1.5万元。定点承购模式。针对个别村产品相对优质,由企业按照高于市场价格的比例负责收购,直接增加群众收入。如天人药业通过与黄柏、下坪、蒲头等村群众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群众种植的太子参。产销一体模式。针对企业原料不足的情况,与群众签订生产销售协议。福建力捷迅生物高科有限公司为群众提供优质太子参种苗和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在为企业获取丰富原材料的同时,也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三是谋划合作前景,实现发展健康长效。引导企业立足黄柏生态、文化资源,谋划新一轮的发展项目,为村企合作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高山种植合作社立足高峰村海拔高、生态优美等特征,与周边群众签订购销协议,大力发展有机蔬菜、茶叶等,打造“高山生态茶”和“天然有机蔬菜”两大产业;下坪合作社立足蒲洋、下坪等村水资源丰富优势,实施水尾休闲广场建设项目,打造户外运动、水上乐园等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
3.村级引路脱贫,谋百姓共富之路。一是注重舆论引导,解除群众思想包袱。村企合作开展之初,因为群众没有看到村企合作的好处,部分群众认为土地流转有去无回,即使收益也是寥寥无几,出现了群众不支持、贫困户不参与、老百姓在观望的现象。为此,在引进农业规模企业后,各村邀请县、乡土地流转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上答疑解惑,率先消除党员和群众代表疑虑,并组织村“两委”逐户宣讲,解除群众思想包袱。二是注重群体导向,合理分配利益资源。各村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均通过村民大会,优先将精准扶贫对象纳入村企合作项目范畴。如上楼基地共雇佣管理人员49人,其中36人属于精准扶贫对象,双岗洋茶叶基地雇佣人员6人,全部都是精准扶贫对象。三是注重公道调解,营造和谐发展环境。随着村企合作工作的纵深推进,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流转、群众以土地入股企业等现象,难免出现一些纠纷。为此,各村及时召集企业、群众双方按照县、乡制定的统一规范格式制定合同文本,并为每块流转的土地都进行备案登记,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建立“草根和事佬”等村级协调组织,公道正派地解决纠纷,为村企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点评】
对于偏远乡村而言,精准扶贫要取得实效,引进农业企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政府引导,找准村企合作的共赢点,实现“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才能有效地服务精准脱贫。黄柏乡的实践告诉我们,政府一方面要依托自身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并站在企业角度,谋划好精准扶贫措施,实现企业发展与助力扶贫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村级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合理分配好企业带来的利益,让贫困户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受益,并维护好社会秩序,营造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