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宁德观察 | 守护碧水蓝天 擦亮生态底色

2024-08-30 17:46 来源:闽东日报

守护碧水蓝天

擦亮生态底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为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我市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提供了遵循。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鳞次栉比 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初秋,乘坐快艇在蕉城区三都澳海域上远眺,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接连成片,蔚为壮观。

在白基湾海域大黄鱼养殖基地,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投放饵料,一瓢鱼食撒下,大黄鱼跃出水面竞相逐食,场面尤为壮观。“海洋环境的治理、养殖设施的升级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看着茁壮成长的鱼群,该公司董事长尤维德感叹道。

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

宁德三都澳海域素有“海上牧场”之称,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基地。过去由于养殖业粗放发展、盲目扩张,无度无序无质养殖问题愈加突出,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此,我市大力推进“清海”工作,全面推动传统渔排升级改造,禁养区养殖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全面推广使用新型塑胶设施。

作为蕉城区渔业重点龙头企业,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清海”行动,升级改造基地渔排。2018年起,该公司投入5016万元,将原来的传统小网箱改造成84口深水抗风浪塑胶环保网箱,降低养殖密度,增加养殖深度。

“升级改造后,网箱之间的距离变长,海水能更好地流动,渔业病害明显减少,鱼类成活率大为提高。目前,养殖基地年产成品鱼约8500吨。”尤维德介绍。

霞浦县三沙镇海域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打出“全面清、规范养、长效管”组合拳,改造传统养殖渔排、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海上生产秩序,并创新开展海上监管服务、海漂垃圾治理、海上能源应用、海上普惠金融等工作。

蓝海渔歌——福安下白石宁海村 

海上生态环境变美了,海上生产秩序规范了,近年来,随着“清海”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清海答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宁德模式”被列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其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同时,好生态带来了好效益,2023年,全市渔业总产量110多万吨,同比增长4.12%;渔业经济总产值623.41亿元,增长1.7%;渔民人均收入30812元,增长6.7%。

海参新家——霞浦下浒海域

守护碧水蓝天,擦亮生态底色。近年来,我市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狠抓蓝天、碧水、净土等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推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八年改善,重点流域国考断面、主要湖库、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居全省第四、沿海设区市第一,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续三年入榜“中国绿都”;扎实开展水产生态养殖、执法监管、增殖放流等工作,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共赢发展。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图片:闽东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