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周宁这样做到……
助力乡村振兴,气象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4月10日,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大屏上,实时显示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六要素”及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情况,这些气象信息为当地农民科学开展春耕春播春管提供了依据。
七彩后洋 林子杰 摄
后洋村生态优良,林业资源丰富,多年来通过拓展林下经济,丰富产业业态,逐步形成“林、茶、果、牧、养”结合的发展路子。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后洋村的林农、茶农、果农却善于“知天而作”,这背后离不开气象保障服务的有力支持。
在礼门乡的菊美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致富带头人陈小菊认真察看花菜长势
“农业与天气、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比如春季常见的寒潮霜冻、低温阴雨,对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开展灾害性天气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可以帮助农户趋利避害,尽可能减少损失。”周宁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春以来,周宁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高山冷凉花卉三大特色农业产业纷纷进入繁忙时节。周宁县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APP等及时发布农用天气预报,以精细化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叶晓晖 摄
高山马铃薯是周宁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春秋两季种植面积预计约3万亩。自2月以来,该县气象、农业技术人员主动对接重点种薯乡镇,结合薯农生产需求开展多期专题服务,提供马铃薯防寒防冻、病虫害防治等有针对性的农事建议。
万物吐翠,正是清明茶飘香时。周宁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县茶园面积达10万亩,广大茶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多集中在冬春两季。为此,该县优化气象服务供给,多渠道扩大覆盖面、提升到达率,引导茶农密切关注影响茶叶各个生长期的气象因素,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比其他农作物,高山冷凉花卉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周宁县已连续多年开展高山冷凉花卉气象服务,通过在花卉基地建设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建立气象灾害指标库、安装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方式,让花卉企业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从容防御气象灾害。
后洋村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加紧培育多肉苗
“今年2月,省、县气象专家专门来到基地察看花卉生长情况,对积温不足、病虫害与低温冻害防御、花期调控等技术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感到非常实用。”馨蕙兰园艺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余朝晖说,有了气象服务保障,心里更有底了。
气象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体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预报预警、人工增雨领域,还体现在深挖优势气候资源,助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气候何以成为资源?据周宁县气象专家介绍,该县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年均负氧离子浓度值达到3466个/每立方厘米,这些优势气候资源都有坚实的气象数据作为支撑,对评价旅游景点的舒适度、品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周宁在推进“气象+生态+旅游”多元融合发展方面颇见成效。该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陈峭风景区获评“清新福建·避暑清凉福地”、七步镇获评“清新福建·气候康养福地”,一张张“气候名片”为乡村生态旅游锦上添花。下一步,周宁将重点开展高山气象景观旅游气象服务,推出仙风山、陈峭的雨雾凇、云海、日出日落等气候景观预报产品,进一步打响“康‘氧’周宁·鲤乡福境”旅游品牌。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郑文敏 李何颖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