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民政局:“四个创新”加快 补齐养老事业短板
宁德网消息(记者 陈小妹) 12月1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完成投资2.1亿元,续建社会福利中心5个,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个、农村幸福院39个,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16个,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余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养老服务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有效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创新财政以奖代补机制。各县(市、区)针对养老补短板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提出一系列奖补措施。屏南县对照料中心、服务站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按不同标准对乡镇敬老院整改补助30万元至70万元,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每床每年增加运营补贴3000元,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民办项目补助300万元等。
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PPP等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建设。福安市由市城投集团投资2.6亿元,在溪北洋建设幸福学习小镇,小镇设计1000多张养老床位,并与白云山、柏柱洋、廉村等旅游景区形成联动,打造面向全国老年群体的“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养生养老目的地等。
创新国企参与补短板模式。由宁德市国投公司承包运作宁德市福利中心,通过打造“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用心”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市中医院还将投资1.4亿元,在中心城区打造医养结合养老项目。
创新“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福鼎市龙安、山前敬老院率先实现“公建民营”,“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目前已在全市逐步推开。同时,福鼎市还提出到2020年全部实现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对接收安置特困人员的“公建民营”敬老院,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给予最低工资标准70%、100%、130%的补助。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