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时评

宁德时评:铃铛与小偷

2025-04-09 11:30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掩耳盗铃的故事,妇孺皆知。说古时候有个小偷欲盗取一个精美的铃铛,可又害怕偷盗时弄响它,引发他人注意而告败,于是便捂上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听不到。

某富商为防范盗贼,在家中装了报警器。一天夜晚,报警器突然响起来,他立即起床检查。不一会儿,妻子也跟了出来,发现丈夫一直在研究报警器为什么响?却没有检视家中失盗情况及时抓捕小偷。

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思考证上述两个故事是否真实,但类似的事情却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

前些日子,某地一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时发现炸鸡腿中有疑似蟑螂的东西。食堂惊现异物当然不是好事,这预示着食品安全出现警情,相关部门应马上查明原因,同时向学生及家长道歉,赔偿损失。

然而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为了掩盖真相,威胁该学生让其告诉知情者吃到的是油渣,并不是什么蟑螂之类的虫子。而当家长看清图片上的东西根本不是油渣,极有可能是蟑螂时,校方又公然撒谎,辩称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了规避伙食费私下将虫子放到菜肴中。

最后真相浮出水面时,相关负责人受到了处分。窃以为,以教书育人为事业的校领导不可能不晓得掩耳盗铃的寓喻,可当危机产生时又明知故犯、自欺欺人,糊弄学生家长、侮辱公众智商。如此行径比饭菜中出现异物更加让人气愤,无法容忍。

是啊,每当出现安全事故时,少数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不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处理善后、强化监管,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与事故不相关的旁观者。他们有“病”,却乱投“医”吃错“药”,像极了富商一门心思琢磨“铃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忽视失盗。

好多年前,在省城当兵的小舅子天天喊头疼,可查不出具体病因,医生多半开些治头痛的药品或阿司匹林之类的镇痛药,当然没什么效果。

师姐是一位大医师,脑神经外科的权威。我把小舅子的病情简单地跟她报告后,师姐建议小舅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胃部有毛病。一个月后,小舅子来电致谢,说病治好了,是胃病引发的头疼。

小舅子之前的诊治过程是典型“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放任小偷(病在胃,是根本)不抓,而浪费大把时间查验与偷盗不相干的报警器(头疼是标,相当于报警的铃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小舅子年富力强,药物毒副作用暂时尚未显现,即使多年后出现不良反应,可他看过那么多医生,吃过许多药,谁晓得该由哪个医生负责?

上述地方政府官员、职能部门领导、医务工作者决策失误、误诊,不排除个人能力水平、不可抗拒的风险以及检查设施不达标等诸多因素。可明知危机、灾祸原因,为了撇清关系而自保,公然隐瞒事实真相,误导舆论,欺骗公众,甚至打压知情者,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3月28日,新华社发表的评论《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指出,“要听取群众意见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身边小事’就是作风建设的‘大事’,群众呼声意见就是最真实的‘晴雨表’。”

如果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小偷”,那么群众的呼声监督便是“铃铛”。解决问题,既要密切关注报警提示,更应快刀斩乱麻将“小偷”捉拿归案。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叶晓林

编辑:刘宁芬

审核:蓝青 吴明顺

责任编辑:刘宁芬

(原标题:宁德时评:铃铛与小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