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礼 共结两岸心——第二届两岸(柘荣)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见闻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舞蹈《游氏仙姑颂》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1509501065883.jpg img/water1.png -
一对新人来到游氏仙姑宫进行游氏宗亲婚嫁祈福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5222.jpg img/water1.png -
台湾著名书法家张明莱挥毫泼墨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5448.jpg img/water1.png -
台湾青田书学会文化交流团在“中华游氏文化园”前合影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4691.jpg img/water1.png -
两岸各地游氏宗亲齐集一堂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4233.jpg img/water1.png -
大鼓表演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4812.jpg img/water1.png -
祈福仪式
http://upload.ndwww.cn/2017/1101/thumb_630_420_1509501064211.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东东 叶陈芬 通讯员 陈丽彬 文/图)游氏仙姑,千年传承,两岸同源,香火延绵。10月22日,柘荣县黄柏乡游氏仙姑宫外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由福建柘荣游仙姑宫管委会和台湾新竹县香沁請堂理事会主办的第二届两岸(柘荣)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在这里举行,来自两岸多地的游氏宗亲们汇聚一堂,共同祭祀游氏仙姑,祈愿海内外游氏宗亲和谐共进、康泰吉祥。
承载信仰香火延绵
10月22日一大早,黄柏乡便锣鼓喧天、彩炮齐鸣;游氏仙姑宫内,仙乐袅袅、檀香袭人。坐落于黄柏乡的游氏仙姑宫,是海内外游氏公认的游氏祖神游氏仙姑的宫殿,其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海峡两岸现存最古老的游氏祖神庙。
“无私奉献、舍己救人、行善积德、造福苍生,这是流传千年的游氏仙姑精神所在。”当地游姓老者告诉记者,相传,游仙姑生于北魏年间,家住河南光州固始县。她一生行善乡里,常为民众排险救难,尤其对妇女体贴入微。因其励志行善,终身未嫁,其义举在当地广为传颂,后受封“游氏仙姑”。唐末,游氏先祖随军迁徙,携仙姑香火奉祀建阳长坪里,后迁祀黄柏。如今,游氏仙姑信众遍布大陆和台港澳等地,人数达千万余人。
由游氏仙姑信仰而产生的游氏仙姑祈福仪俗是柘荣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至今已传承千年。而其中的游氏宗亲婚嫁祈福更是别具一格,文化节当日,恰逢村中一户游氏人家嫁女,一对新人按照古老习俗,携手来到游氏仙姑宫拜“仙姑”,虔诚祈福。
拜仙姑、上香烛、宣祭文、求赐福、取香火……美丽的新娘子游思宇身着一袭传统嫁衣,与新郎官一起遵循古礼,在法师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祈福祝愿,一脸幸福。“从前这种仪式只是通过族中长辈口耳相传,今天亲身体验,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庄严,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告诉记者,当地游氏宗亲对婚嫁祈福这一婚仪非常重视,游姓人家的女子出嫁前一天,都会去拜“仙姑”,再从香炉中取些香灰,装入红布袋带回家中。次日新娘出门,男方代表会上前接过香袋,安置在大厅正堂的神龛中,以此祝愿夫妻和顺、事事如意等。
除了独具传统特色的婚嫁祈福,游氏仙姑宫的祈福仪俗活动还十分丰富,内容包括神诞日祈福、四季祈福、除夕祈福以及出行、求学、经商祈福等。其中,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游氏仙姑神诞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为隆重。每年的仙姑诞辰日,游氏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朝拜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游氏仙姑祈福文化作为一种有着积极意义的民间信仰,繁荣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游氏仙姑除恶扬善、济世赈灾的义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向善,也促进了世界游氏宗亲在“人同祖、神同缘”的认同中友好往来,对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振兴中华有着积极意义。
近年来,“柘荣游氏仙姑宫祈福仪俗”作为一项极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弘扬,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通过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拓展了闽台文化交流平台,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
两岸同根共叙文缘
水有源,其流远长;树有根,枝繁叶茂。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最恒久最稳定的共同记忆。
游氏仙姑为海峡两岸游氏共同祖神,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架起了海峡两岸宗亲文化的桥梁。改革开放大门一敞,吸引了无数台湾游氏后裔纷至沓来朝谒。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游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游岳勋就多次来到柘荣县考察并开展交流活动,不断深化对游氏仙姑文化、游朴文化的认识。
随着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日益密切,2009年4月,首届海峡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在柘荣县黄柏乡举行,来自两岸的游氏宗亲及各界人士共6000多人参加盛会。
时隔8年,拉开第二届游氏仙姑祈福文化节序幕的是一台由海峡两岸嘉宾共同演绎的文艺汇演。
甫一开场,由龙岩永定大溪游氏大鼓队带来的大鼓表演《太平盛世》,就震撼了全场,随后由台湾来宾游百崧一家带来的《大自然青年》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古韵黄柏》《关圣忠义歌》《客家山歌》《游朴颂》《游氏仙姑颂》……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让观众朋友一饱眼福,赞叹不已。
盈盈海峡一方水,款款艺术两岸情。看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见证了游氏仙姑祈福仪式,游客们还可以徜徉在翰墨香中,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在游朴纪念馆里,第二届柘荣·基隆书法家作品联展和笔会交流活动正在进行中,45幅书法作品一字排开,尽显艺术之美。
伴随着一声声“好”,两岸书法家们泼墨挥毫,互赠墨宝,其乐融融。“这是我第二次来柘荣黄柏了。”台湾著名书法家张明莱告诉记者,2009年他来柘荣参加了第一届书法家笔会交流活动,“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能通过交流活动,互相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共同提高,为促进两岸文化交融贡献一点力量。”
“能参加此次文化节,我深感荣幸。我们都是一家人,共同的信仰可以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游岳勋表示,游氏仙姑独特的祈福仪式,现已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仙姑美德,弘扬仙姑善行,是两岸信众共同的宗旨。他希望两岸人民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互动,增进交流,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拓展两岸文化合作空间作出新的贡献。
得益于海内外游氏宗亲的积极参与,“游氏仙姑祈福仪俗”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黄柏乡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也成了建设文化柘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届“祈福文化节”后,黄柏乡开展了护送游氏仙姑香火赴台活动,参加台湾举办的“世界游氏宗亲联谊会首届年会”,并成功申报“游氏仙姑祈福仪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了游氏仙姑祈福文化。
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地方发展。在首届文化节中奠基的“中华游氏文化园”,在海内外游氏宗亲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8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植物科普园、传统文化园、名人励志园”为主要内容的“三园一体”格局,相继被评为“省级社科知识普及基地” “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省十佳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社科知识普及基地”等,成为黄柏乡对外交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