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海蓝天
——霞浦县全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侧记
宁德网消息(茹捷 陈清)船行在霞浦海域,海面洁净、蔚为壮观。原本被密集养殖区阻隔的波涛如今也荡漾起来,海原本的模样重新展现。
进退之间,巨变已现。这背后,是霞浦县委、县政府守护这片蔚蓝海域的决心与信心,是广大干群的担当与作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去年以来,霞浦县上下采取有力措施,清海退养、转型升级、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从工作力量调配、财政资金投入及政策措施制定等方面加大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力度,取得阶段性成效。
“净海”之战打响
海,是霞浦最大的优势。
霞浦是我省海域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岛屿最多的海洋资源大县。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中有10个在沿海,126个渔村,从事渔业人口26万,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4%。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该县海水养殖面积31万亩,产量超30万吨,产值达100多亿元。同时,霞浦也被誉为“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丽的滩涂”,滩涂摄影、滨海旅游已成为霞浦的两张烫金“名片”。
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产业迅猛发展,该县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偿、无度、无法”现象屡禁不绝。粗放、无序的海上养殖模式,不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产生大量的海漂垃圾,也给如画的霞浦海上美景抹上了极不和谐的污点。
“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海洋环境的根本举措,也是老百姓呼声强烈的民心工程、更代表着霞浦的对外形象。”霞浦县县长颜谋元表示。
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动海上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去年7月25日,霞浦县出台《霞浦县强化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轰轰烈烈的“净海”之战就此打响。
为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今年3月,霞浦制定出台《霞浦县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攻坚会战实施方案》,再次吹响了冲锋号——从3月25日起,霞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行动。
不进则退,非进不可!在攻坚月期间,霞浦县以溪南镇七星村以南、北壁乡盘前村以北、官井洋锚地以东、三屿锚地以西总计18750亩海域为“决战区域”,以清理整治、转型升级、航道建设为攻坚重点,挂图作战、合力攻坚,全力推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转型升级工作。
全力以赴、动真碰硬。截至5月14日,全县渔排升级改造累计下水19472口、协议131202口,合计150674口;藻类升级改造累计下水102675.6亩、协议78298.5亩,合计180974.1亩。
攻坚拔寨破万难
要改变群众粗放、无序的海上养殖模式,首先要改变群众固有的老思想,旧习俗。
近日,霞浦县下浒镇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政策宣讲“小夜校”第五期如期开讲。由镇政府、渔业站、农信社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宣讲团与来自下浒村的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并针对养殖户关心的热点解疑释惑。
“针对众多养殖户白天时间多在海上劳作的特点,我们因情施策,利用养殖户晚饭后的空闲时段,推出‘小夜校’平台,宣讲政策、沟通信息、解决问题,让‘小夜校’成为政策讯息的‘解读员’、纾难解惑的‘议事堂’、沟通情感的‘连心桥’,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加油造势。”下浒镇副镇长林立介绍,自3月13日,“小夜校”开讲以来,已举办5期,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从走村入户到集中解惑,从门户网站到微博微信,为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霞浦各地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更新观念。
在耐心细致全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霞浦县还进一步加大了海上整治力度。
岸上,加大岸线巡查,继续对前期依法关停的11家非法泡沫加工企业和13处非法木制渔排加工点进行监管,加强从源头进行管控。海上,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等部门强化临界海域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海上违规养殖的管控。截至目前,霞浦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84人次,拆除定制网115张,浮球2766个,割除海带绳2124列,拆解木质渔排1960多口。
在长春镇镇政府的会议室,墙上挂着辖区内各个工作片区的海域图。与一般的海域图有所不同,上面不仅有海域信息,还加入了各个养殖点的养殖规模、养殖户信息和包片干部姓名等信息。
“我们将全镇海域分为若干个工作片区,分片包干,分户施策。对于已完成了养殖设施
改造,我们就在该区域插上红旗。没有插上红旗的区域,就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通过这样网格化的管理,全镇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进度一目了然。”长春镇党委副书记郑信旋介绍。
不仅是长春镇。目前,霞浦已并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格局。一“网”控到底,全域不留死角,彰显了霞浦全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决心和力度。
针对养殖户升级改造资金短缺问题,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转型升级贷款业务方面向升级改造养殖户倾斜。霞浦县信用社推出的“福渔贷”,霞浦邮储银行开通的“邮渔贷”,这些量身定制的专属贷款产品有效推进了海上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据统计,截至5月14日,邮储银行放款39户1129.63万元,信用社发放432户1687万元。
干部一线显身手
高涨的热情,显著的成效,成绩背后当地党员干部的作用功不可没。
记者见到沙江镇竹江村党支部书记陈言杰时,他刚刚与村干们把新型塑胶浮球送到群众家中。
近期,恰逢海带的收获季,村里的养殖户一般白天都在海上,腾不出时间去领取到货的浮球。陈言杰便带着村两委成员当起了义务搬运工。
谈到开展海上养殖设施的转型升级,陈言杰坦言,一开始并不顺利。“新型塑胶浮球是新事物,群众心里难免有顾虑。”陈言杰说。
为此,在转型升级工作启动伊始,当其他养殖户还在观望时,他便自掏腰包购置了多个厂家的塑胶浮球,开始摸索最为合适当地海域的浮球类型。随后,他还承担起转型升级政策解读员的角色,从养殖户的角度为他们解读政策。
在他的带动下,竹江村转型升级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截至5月3日,该村已下水塑胶浮球12500余个,已完成总任务数的近7成,余下塑胶浮球也将在6月底前全部下海。
当地党员干部勇当先锋、奋战一线,而在霞浦溪南镇、下浒镇、北壁乡三个转型升级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一批“外来”的“攻坚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月22日,在霞浦溪南镇七星海域,柏洋乡人大主席董学长带着由柏洋乡干部组成的“攻坚队”来到渔排上,向养殖户宣讲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相关政策和整改期限。
“来了已经快一个月了。作为‘攻坚队’,我们的包片点是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但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董学长介绍。
抽调非沿海乡镇(街道)干部驰援沿海乡镇,山海联动、合力攻坚,这是霞浦县启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会战推出的一项有力举措。
3月25日,霞浦县抽调松城街道、崇儒乡、柏洋乡、水门乡等非沿海乡镇(街道)的84名干部和11名公安干警以及23名县直单位驻村干部组成4支攻坚队伍,由县处级领导担任组长,支援溪南镇、下浒镇、北壁乡开展为期1个月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会战。
“这一做法,不仅有效推动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也使非沿海乡镇的干部对沿海乡镇的工作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基层干部的锻炼和培养。”霞浦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调动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县还制定出台了《霞浦县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线跟踪考察结果运用办法(试行)》,重点考察各涉及综合整治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等,分别建立干部“实绩档案”,逐级兑现奖惩。对参与整治工作表现突出、有效改变工作面貌的干部,在评先评优和推荐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对未能如期完成任务的沿海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给予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按时完成重点区域内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
重现蔚蓝“风景线”
在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海域沿岸,摆着许多即将下水的蓝色塑胶浮球。乘船沿航道出海,也能看到航道两侧飘着许多蓝色塑胶浮球,俨然成为一道蔚蓝的“风景线”。
该村养殖户周进新在去年将自己位于航道两侧养殖区的泡沫浮球更换成塑胶浮球。他介绍,这种塑胶浮球比较结实,也不会造成污染,关键还很美观。
“养殖业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必须引导其向着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村里的养殖户大都理解更换使用新型环保养殖设施的重要意义,并开始陆续更换塑胶浮球,相信不久后,我们村的养殖业将有崭新的面貌。”盘前村党支部书记雷宗信说。
不仅是盘前村海域,随着霞浦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这片蔚蓝海域由表及里发生着变化,碧海清波扑面而来。对此,溪南台江至东安海上客运班线的船主何光铜感触颇深。“在海上养殖未整治前,这片海域密布网箱及泡沫浮球,甚至挤占航道,每趟都得小心谨慎。一不小心,螺旋桨还时常被养殖网绳缠住。现在,航道通畅了,碍障物少了,船明显好开了。”他笑着说。
在整治行动中发生改变的不仅是海上看得见的美丽嬗变。随着“净海”行动的不断推进,养殖户的思想也由原本的观望甚至不理解,到如今的全力支持。
近日,在下浒镇,一场新型海上养殖设施对接会举行。来至各地的多家新型海上养殖设施生产企业与当地养殖大户展开现场对接洽谈。仅半天时间,就有13家养殖户定下了近3000口新型渔排。
张丕局是下浒镇磺砂村的养殖大户,共有渔排320余口。一个月前,他已完弄成了150余口渔排的升级改造。这次过来,他打算寻找合适的厂家将余下的渔排全部进行改造。
“为了环保,为了长远发展,渔排改造提升是必须进行的。这在我们养殖户中已经是共识了。虽然养殖的目的是为了挣钱,但也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张丕局说。
是啊,维护好这一片蔚蓝海域,是为了今后海上养殖业的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随着霞浦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全新的“海上田园”必将亮丽崛起于碧海蓝天间。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