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滨海旅游“霞浦范”
霞浦县以“旅游+”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宁德网消息( 茹捷 林强)10月27日,2018第三届中国·霞浦最美海岸线徒步露营大会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徒步运动爱好者齐聚下浒镇,体验独特的海岸风景;在同一天启动的霞浦县长春镇长溪村首届“丰收节”上,稻田摸鱼等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一试身手;28日,第三届霞浦沙江蜜柚推介会如约而至,柚王赛、首届沙江乡村半程马拉松赛、果园采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令游客们大呼不虚此行……随着2018霞浦文化旅游周的日益临近,霞浦各个乡镇纷纷亮出自己的“招牌”旅游产品。
霞浦县是闽东千里海岸线上的明珠,是福建省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的沿海县域,霞浦滩涂摄影独具特色,荣获“全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被誉为“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丽的滩涂”。
坐拥宝山,深挖富矿。近年来,霞浦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滩涂摄影、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优势品牌,推动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体验、参与、互动式转变,“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服务”等发展新模式,在霞浦正风生水起。
A“旅游+体育”强强联手闯新路
三沙镇爪篱山风光
10月31日,离2018霞浦(三沙)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开赛只剩4天,赛事的整体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截至目前,已有来至12个国家的50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三沙长跑协会会长蔡兴森介绍,霞浦(三沙)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举办以来,共吸引了来自肯尼亚、英国、加拿大、埃塞尔比亚、乌干达等15个国家及北京、上海、浙江、港澳台等全国各地跑团和参赛选手来到三沙镇参赛,累计超过5万人次。
在比赛中,运动员们将途经“日出东方观景点”花竹、“最美滩涂摄影点”小皓、“日落海景民宿”东壁等多个地标景点,充分感受闽东迤逦的山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对于进一步打响三沙镇旅游品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霞浦(三沙)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举办以来,到三沙镇旅游的游客数已从2010年的1万余人增至去年的10万余人。
尝到了马拉松赛事快速发展带来的品牌效应,霞浦县举一反三,以“海”的元素来壮大体育活动的品牌和声誉,又以体育赛事活动反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借助全国海钓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县等品牌,霞浦县将每年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矶钓大赛、足球赛等文体赛事与旅游相结合,努力打造“旅游+体育”的现象级产品。
在“旅游+体育”这一良性互动中,四礵列岛无疑是极具代表的例子。
在今年5月,2018中国霞浦休闲海钓大赛在海岛乡四礵列岛隆重举行。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80名的海钓高手,挥竿一较高下。
霞浦县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尤其四礵列岛等天然海钓区十分适合登礁浮游矶钓。经过几年的钓场资源维护和有序开发,霞浦四礵列岛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钓场,每年1届的全国性海钓赛事已成为霞浦县乃至全国海钓界的一个标志性的赛事和品牌活动。2016年,四礵列岛荣升中国休闲垂钓协会的休闲海钓基地,并荣升为世界华人钓鱼联合会的世界华人海钓大赛的赛事基地。
如今,四霜列岛已成为海钓爱好者追捧的“圣地”。去年,四礵列岛共迎来了数万余名矶钓爱好者和游客,这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创收渠道。
租用渔船,渔民当“导游”,在当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游客的增多,现在不少原本在外的村民都回乡修缮民房,发展民宿,接待游客。”四霜列岛村民笑着介绍。
B“旅游+文化”深度互融谱新篇
数百名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参加霞浦竹江村的“妈祖走水”民俗活动。李民雄 摄
山环水绕、静谧安逸,身着畲族服饰的少女穿梭巷道,耳畔传来的畲歌悠扬动听,浓郁的畲族生活气息弥漫着整个村庄……这个如画般的畲村有一个美好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半月里。
曾经的半月里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自然村。虽然,村子不富,但半月里的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是远近闻名的畲族历史文化名村。
随着霞浦旅游业的日益兴起,“旅游业”这个原本对于村民来说十分陌生的词汇,开始成为了村里希望的所在。
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传统畲族村寨特有的文化民俗,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村落“五通”建设、入村古官道、村口广场整修、文物保护馆的修建和部分古建筑物的仿古修复,并对16座古民居危房进行抢修。
半月里村一步步实现华丽转身:雷氏宗词、雷位进故居、秀才院等十几座古民居鳞次栉比;举人府里精美的木雕诉说昔日繁华;热情好客的村民展示畲族别样风情,令人流连忘返……
焕然一新的半月里村路子越走越宽,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穿梭于鹅卵石铺成的阡陌村巷之间,村民们则“变身”当起了模特,古民居、古官道、老人小孩皆成了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影像。
与半月里村的畲族风情不同,沙江镇葛洪山主打的则是道教文化。
葛洪山距离位于沙江镇,海拔605米,东晋时期的道教领袖葛洪曾在此修行炼丹,是闽东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
为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优势,近年来,沙江镇党委、政府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全力打造以葛洪山为核心的休闲养生观光游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葛洪山在道教中名气不小,我们希望通过将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把葛洪山打造成集度假、避暑、休闲、运动、悟道于一体的道教文化康养基地。”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累计投资180万元的葛洪山游步道2.3公里建设工程已完工,第二期游步道附属设施如绿化、驳岸、旅游公厕等和摄影平台工程计划也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旅游+文化,好戏连台唱。文化味十足的旅游特色“菜”正不断端上游客桌面。在挖掘霞浦“闽剧短戏”和“布袋戏”潜力的同时,该县计划将霞浦“闽剧短戏”“布袋戏”引入杨家溪、半月里等重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实现传统文化与景区强强联合;不断推进“跟着古诗游霞浦”整理编辑工作,充分挖掘旅游文化新内涵;加快探索摄影与绘画等文创活动有机结合,提高摄影旅游经济附加值……如今的霞浦,旅游与文化已形成了良性互动,文化的挖掘正为旅游业带来更好的效益,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承开创新的形式、注入新的血液。
C“旅游+服务”带出发展新动能
美丽海湾 王龙华 摄
初冬的霞浦,远海近滩、群山原野更显姿色,吸引着四方来客到此一游。
10月30日,天还未亮,在霞浦沙江S湾摄影酒店的观景阳台上早已被人站得满满当当,来自天南地北的摄影爱好者携着“长枪短炮”静待那金黄的一瞬。
霞浦是福建省海域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的沿海县份,48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造就了这里旖旎的海岸风光,每年吸引40多万人次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大量摄影爱好者的到来,不仅进一步打响了霞浦滩涂摄影旅游的名气,也带动当地住宿和饮食业,为当地群众创收开辟了一条条新路子。
在霞浦滨海旅游、滩涂摄影旅游发展助推下,悄然兴起的“民宿游”热潮也正引领起一股旅游新风尚。
松岗街道古岭下村草木人民宿别样的“慢生活”带给习惯了喧嚣的城里人别样的感受;三沙镇的“拾间海”,店主阿曼希望把生活经营成事业;牙城镇的“右见杨家溪”,可枕着一溪流水做一个美丽的梦;崇儒乡的“岚亭庄园”,让人在亲近自然中感受一份澄净……目前,霞浦共有各类民宿100多家,床位数达2000多个,年接待游客量达10多万人次。同时,为规范行业发展,霞浦县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霞浦县乡村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升服务品质。
人流攀升的不仅是各类摄影景点和民宿,品尝各类美食也是游客到霞浦绝不会错过的项目。
华灯初上,在霞浦城区海鲜一条街,游客川流不息,各色旅游团团旗迎风招展,构成了一道别样风景。
“没来之前,就听到过霞浦的朋友说,霞浦有两绝,一个是滨海风光,另一个是特色小吃和海鲜。这次亲身体验了下,果然名不虚传。尤其是这里的海鲜,不仅作法多样,味道鲜美,价格还十分实在。”正在大排档内大快朵颐的江西游客陈魏显笑着说。
从“看一看、吃一顿”到“玩一天、住一晚”,旅游业的发展给霞浦服务业带来了新动能、新气象。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333.7万人次,比增21%,旅游总收入25亿元,比增20.3%。
整合资源,融合共赢,霞浦旅游“跨界起舞”正翩跹!今年,该县还将围绕全域旅游目标要求,以打造“福建旅游强县”和“闽东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以龙头景区、乡村旅游点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夯实基础、扩大宣传、规范市场、打响品牌,力争今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增20%以上。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