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冬:“种植大户”的田园梦
“今年的早晚稻,都已收成进仓。现在,马铃薯下种也要结束了。种完马铃薯,又要接着种花菜了。干农活,总是这样忙个不停……”10月15日,见到林品冬时,他正和妻子一起种植马铃薯。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坚持种粮二十多载,流转土地52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地处东吾洋畔的霞浦县沙江镇,是该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57岁的林品冬,家住该镇南屏村,是个地道的农民。
二十多年前,当地沿海乡镇,海上养殖日渐升温,导致大部分农田弃耕闲置。“看到家乡从小耕种的土地闲置着,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林品冬说,从那时起,他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让那些宝贵的土地种上作物,长出庄稼。
此后,夫妻俩除了每年种好自家的20多亩责任田外,开始以租赁、置换等形式,流转本村及邻村的闲置土地,用于水稻、马铃薯、花椰菜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到2014年,他家流转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520多亩。
为规范种植和经营,2014年初,林品冬注册成立了“霞浦县农富农场”。年底,他的农场被认定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
在数十年的种粮过程中,林品冬始终坚持科学种植,追求优质高产的目标。
“他夫妻俩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却勤于钻研农技新知识,并善于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多年种植经验相结合,达到科学种植,丰产增收。”长期与林品冬保持挂钩联系的霞浦县农业局科技特派员老林说,这些年,县、镇组织的各类农技培训班,他们一次都没落下。采用良种 、科学播种 、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农业科技,更是始终贯穿于他们家庭农场的整个管理过程。
他的家庭农场,成了当地农业科研平台。先后被省、县农业部门、农科院校列入“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实施单位”“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承担了县农业局耕地地力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试验、机收再生稻示范和优质稻丰产栽培示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等多项技术试验示范。
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给林品冬带来了丰产增收。他种植的水稻单产达 512公斤,马铃薯单产达 2500公斤,年粮食总产达500多吨,整个家庭农场总收入达160多万元。
2011年起,他连续5年被授予“霞浦县种粮大户”,受到县里的表彰和奖励。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