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春:扎根山村 走出一条生态资源致富路
宁德网消息(陈英)霞浦县水门乡承天村距离县城约35公里,一直以来,因为位置偏远,交通滞后,该村的发展受到限制,村民们为了改善生活,纷纷外出谋发展,而他却不同,一心扎根村庄,铆足干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村里增收致富领头人。他,就是黄阿春。
抓住机遇
迎来事业第一春
四五年前,黄阿春只是承天村一个勤劳的农民汉子。家里开着一家小卖铺,再种几亩茶叶,得空就上山采些野生的金银花等中草药卖往福鼎,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衣食无忧,倒也安稳。不过,年纪尚轻的他,始终渴望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2014年,黄阿春迎来事业的第一春。那年初,他像往常一样,挑着自家生产的茶叶还有一些中草药运往福鼎贩卖,偶然间,从一位收购中草药的商人那得知覆盆子价格好,新鲜的每公斤24元,晒干后每公斤70元,而且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得知信息后,黄阿春十分激动,马不停蹄地赶回村庄,着手向村民收购覆盆子。
黄阿春说:“当年,村里有人种植桉树,刚炼完山,施了肥,山上土壤肥沃,入春后,满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覆盆子,短短一两天,我就收购了200多担,净赚12.8万元。没想到平时我们眼里的杂草,竟然这么值钱。”
成功收获第一桶金,黄阿春信心倍增,2014年底,他着手流转土地,计划种植100多亩的覆盆子。但是,计划并不顺利,部分群众拒绝说:“我们特地将那些没用的草从田里锄去,你怎么可以又种回去呢?”黄阿春最后只种了80亩覆盆子。
“这次覆盆子的成活率只有一半。”黄阿春解释,“覆盆子喜阳,适合较为干燥的土壤,而我的租种地大多是水稻田,一下雨就积水,过于潮湿。”
虽然如此,但覆盆子低成本高回报率,仍给予黄阿春坚定的信心。2017年,黄阿春种植的覆盆子迎来丰收,此时,新鲜覆盆子每公斤已涨到70元,晒干的每公斤涨到280元,净赚12万元。
在黄阿春的带动下,陆续有村民上门学习种植技术。“今年,我又种植了80多亩,将规模扩大到120多亩。”黄阿春说。
坚定信心
走出一条生态资源致富路
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效益,黄阿春从覆盆子想到了茶叶。他说,承天距离福鼎白茶主要生产地磻溪镇近,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且高海拔,生态环境好,可以产出优质“白茶”。
有了想法,关键在于行动。2015年,黄阿春成立兴春农业专业合作社,2016年,建立工厂,着手购买生产加工设备,开足“马力”发展茶业。
黄阿春介绍,茶业是承天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全村约有300多亩茶园,但由于该村位置偏远,交通滞后,茶叶收成后,茶农只能坐等客商上门收购。茶商把价格压得很低,茶农对发展茶叶生产失去信心,纷纷进城务工,导致村内许多茶园荒废。
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合作社+工厂+农户”发展模式,每年至少要收购茶青3000 担,这种模式既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也保证了产量。同时,群众因为身边有了加工厂,不用担心茶商压价,荒废的茶园又逐渐热闹了起来。
“现在,承天到水门的水泥路已通车,到磻溪的水泥路也正抓紧施工中,发展条件更加优越,我已流转了50多亩地,打算建设茶叶基地,进一步做大茶产业。”黄阿春踌躇满志地说。
示范带动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一手抓覆盆子,一手抓茶业,黄阿春的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不仅为该村实现脱贫致富注入新的活力,也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在黄阿春的示范带动下,承天村茶产业重焕生机,同时覆盆子也成为该村的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黄阿春以合作社为平台,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说,覆盆子的种植采收管理以及茶叶的生产加工等都需要大量人手,合作社优先请贫困户帮忙,每人日薪150元到200元。不仅如此,2016年以来,他还先后邀请了五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共同发展。
房华春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房华春的妻子因为酒精中毒失去劳动力,家里还有老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过去,一家五口人仅靠几亩茭白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若遇上台风天,收成差了,日子更是窘困不堪。
房华春说,现在只要农闲,自己就到工厂帮忙,若每月干满20个工作日,会有两三千元的收入。2016年,他在水门乡政府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之一。房华春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7年,我见覆盆子效益不错,也种植了5亩。再过两三年后就有收成了,到时生活会更红火。”
据了解,在黄阿春的带动和服务下, 2016年以来,合作社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不仅年底可分红,仅在合作社工作,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多元。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