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湖林村:“一片叶”托起百姓“致富梦”
秋风怡人,茶山叠翠。走进福鼎市磻溪镇湖林村,举目望去,垄垄茶树间依稀可见三三两两茶农忙碌的身影。在福鼎市桑湖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园里,该企业副总经理周江华正在仔细察看茶叶的生长情况。由于一年只采摘春天一季,这里的茶叶早早就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虽已到秋天,但茶芽看起来依旧肥壮饱满。
“目前,村里已有60多户茶农与我们签订收购协议,每年茶叶生产季为我们提供茶青原料,我们会按当天市场最高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茶青,让茶农在家门口随时可以卖掉茶青,不用再担心价格。”周江华告诉记者,福鼎市桑湖茶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湖林村建设茶叶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让这片小叶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据了解,湖林村地处太姥山西麓,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海拔在500米—700米之间。这里山势柔缓、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白茶生长种植的绝佳之地。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约有6000亩,茶企140多家,其中取得SC认证的有31家。
资源优势在生态,发展后劲也在生态。2019年,湖林村开始实施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是福鼎市第一批示范村,被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绿色防治(联合社)示范村”“服务茶产业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并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建立APP收购茶青刷码平台,实现每户一卡,是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的前身。
日益飘香的白茶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纷纷参与其中。“我们全村人80%以上都从事涉茶行业,很多人靠茶叶在市区买了房子、买了小车,大家实实在在地富了起来。”湖林村茶农周朝和乐呵呵地说。
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近年来,湖林村聚焦白茶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出了一条村企合作带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通过规范村集体资产资源增收、实施“百千行动——村集体茶厂”项目等,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丰收”。2023年,湖林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随着这些年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村里陆续建起了休闲广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湖林村党支部书记张爱玉表示,福鼎白茶这片承载着广大茶农“致富梦”的叶子,正在让越来越多人过上好日子。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温丽芬
编辑:陈姜燕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