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鼎新闻

福鼎:扶犁深耕乡村教育

2020-11-11 11:01 来源:闽东日报 王婷婷

p1_s

炉屯小学师生课上互动 王婷婷 摄

p2_s

沿州小学学生在认真听讲 温丽芬 摄

宁德网消息(王婷婷)当朝阳升起,刚刚睡醒的村落便鲜活了起来,孩子们整装待发,奔赴校园。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福鼎市乡村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日来,笔者走进福鼎市部分乡村学校,进行深入走访感受这喜人的变化。

坚守

“为了村里的希望”

在福鼎市磻溪镇炉屯村的山坡处,坐落着一处“院子”。院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和欢呼雀跃声。

这是村里唯一的小学——炉屯小学。上世纪90年代中期,炉屯小学有着近200名学生。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城镇化建设的提速,村里的孩子陆续进城就读,生源不断减少,炉屯小学被改编成教学点。目前,全校仅有学前班和一年级共2个班14名学生,都来自本村。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炉屯人,1996年调回来教书,去年另一位老师退休,现在就剩我一个在教了。”今年59岁的翁以定,是炉屯小学教学点的负责人,也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老师,还是后勤保障人员。他说,学校虽小,却是村里家长们的期望,哪怕剩下最后一个孩子也要继续教下去。

让翁以定欣慰的是,他在坚守的同时,村里也在为孩子们的求学梦而努力。

今年6月,为分担翁以定的教学任务,村民们自费请来了2名教师“接力”,9月份留下了其中一名教师接手学前班教学。“乡村发展离不开教育,我们应该给予最大支持,为家乡教育出一份力。”炉屯村村民雷丽霞说。

在大家努力下,学校多了一间崭新的图书室,深圳、海南各大学校教师捐赠了书籍,学生们也有了专属的校服和书包;同时,村里主动牵线磻溪茶叶行业协会对炉屯小学进行帮扶共建,着手开展校园硬件设施完善工作等。

不仅仅是炉屯小学,如今福鼎市正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

接力

“这是责任与担当”

10月下旬,秋意浓,离福鼎市区近30公里的叠石学校里,31岁的刘小梅站在讲台上,满腔热忱地给台下25名学生讲授化学实验原理。

叠石学校地处山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一度面临着生源流失、师资老龄化等窘境。

2013年9月,刘小梅通过公招考试到任叠石学校,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教师。7年来,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对刘小梅而言,从教不仅仅是热爱,更有着一份责任与担当。

“目前,学校共有280余名学生,9个年级9个班,采用‘小班化’教学。”刘小梅说,由于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该校缺乏特定学科教师,她在任教初三化学教师的同时,还承担着小学科学教学的任务。

义务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刘小梅为何愿意扎根于此?

“这里民风淳朴,学习氛围好,而且我们的待遇也一年比一年好。”刘小梅坦言。她口中的好待遇,指的是近年来福鼎市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的一系列支持计划。

2016年12月,福鼎市制定《福鼎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暂行)》,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建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实施,畅通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此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乡村,走上三尺讲台,反哺教育事业。“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接受了优质教育,获取了专业知识,有必要、也有责任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9月,“95后”教师蔡水欣正式入职福鼎市湖林学校,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创新

“教好并留住学生”

白琳中心小学每周五上午第三节的英语课总是异常“热闹”。

课堂上,授课教师利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将教学内容同步传输到下属沿州、牛埕下2个教学点,让镇村学生“共聚一堂”,同步学习。

“通过‘一校带两点’实行异地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作用,还能让乡村学生学得到、学得好、留得住。”白琳中心小学校长叶传意说,目前该校已开设5门远程同步课程,并通过送课送培、活动邀请等方式,开展互助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福鼎实验小学与赤溪小学、贯岭小学,硖门中心小学与柏洋小学,福鼎四中与福鼎十一中等学校也相继实施“互联网+结对帮扶”教学活动,以“强校带弱校”等方式,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化。

近年来,为有效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福鼎市研究制定《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一方面,通过送教、走教、推送数字化课程资源等方式,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开展教师学科素养全员培训。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行县域内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增强教师调配灵活度,盘活编制和职数存量;积极统筹配置城乡师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组织骨干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