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宁县纯池镇纯池村,美丽的湿地公园映入眼帘,全新的店招整齐划一,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幅人文、自然、商业和谐共生的美丽村景展现在眼前。作为周宁县十八届人大代表,纯池镇纯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开灼始终坚守强村富民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投入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中,持续推动纯池村走好“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至2024年,纯池村两委连续七年获得“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表彰;2020年,徐开灼被周宁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4年,纯池村荣获“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讲作为
展现纯池新貌
曾经的纯池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环境问题突出。2018年,徐开灼上任后,积极争取资金,推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移民后扶示范项目落地。通过环境整治、夜景亮化、平安智能三大工程,昔日的“脏乱差”村庄蜕变为“洁净美”的库区风情小镇。该项目在2023年全省评估中荣获第二名,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如今,湿地公园成为游客打卡、露营、休闲的热门去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活力。此外,徐开灼还积极争取项目,共计投入80多万元为全村60多个店铺更换统一风格的招牌,并修建停车场,有效缓解了节假日停车难问题。
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方面,徐开灼大胆创新,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改建食品站和旧小学,打造集住宿、餐饮、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销售展示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吸引周边村庄入股。项目建成后,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为村财增收开辟了新渠道。2022年,徐开灼多方筹措资金近180万元建设了两座公益性骨灰楼,既方便了村民,也推动了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项目建成至今,已为村财带来超过60万元的收入。
在重点项目推进中,徐开灼始终身先士卒。2018年,他参与纯后线公路拓宽和征地工作;2020年,他带领征地小组在短短二十多天内完成200多个坟墓的插牌摸底,为纵三北线公路建设奠定基础。如今,纯池食品产业园项目启动后,他依旧走在前线,开展征地测量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担当。2024年,纯池村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村财收入连续三年突破60万元,正向年收入百万元的目标迈进。
讲担当
解决百姓难题
2016年徐开灼回乡翻新房子期间,自费修了一条100多米的道路及污水管道。在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更是将乡亲们的冷暖挂在心头。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完成下坂至东家寨移民生产道路2.5公里路面硬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运输条件,提高了收入。同时,完成东街、北街、盘洋新村街道“白改黑”及人行道建设,美化了街道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出行体验。
在村民住房方面,徐开灼倾注了大量心血。2024年,他争取资金两万多元,帮助村民谢某加固修复因雨水冲刷而裸露的房屋地基,同时,为了保证其房屋的稳固性,不再发生险情,帮助其房前屋后做了两米宽的路。在完成纯池造福新村征地及基础设施工作后,建成五保幸福院和纯池中心幼儿园,帮助26户贫困户和30多户边远山村群众在新村建起新居。这些举措极大改善了村民的住房标准和环境,让村民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此外,徐开灼主动参与并推动自来水改造、污水管网改造,设立垃圾收集点,改造路灯设施,建成多功能体育文化场、篮球场、护岸、污水处理池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讲奉献
践行初心使命
在担任县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后,徐开灼始终冲在一线,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民生改善,他都亲力亲为。他常说:“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只有把他们的需求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赢得信任。”徐开灼用无私的奉献和扎实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徐开灼不仅关注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还注重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结合纯池村实际,他提出了《关于纯池镇湿地公园上游猪场搬迁的建议》《关于提高纯池镇人居环境质量的建议》《关于恢复纵三线施工损毁农业设施及道路的建议》等建议,既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同时,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人民赋予我的不只是一个人大代表的称谓,还有极强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履行好职责,做好群众代言人,写好民生大文章。”对于未来,徐开灼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