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重托 逐绿奋进新征程
如歌的岁月,不曾遗忘斑斓的过往;时光的淘洗中,始终有些画面停泊成永恒。3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周宁三赴林场,下面让我们跟随总书记当年的足迹走进福建首家“森林党校”,走进“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黄振芳家庭林场。
1988年7月的一天,暑热难当,黄振芳和家人正在山上为来年造林做准备,竟有干部来山头看他。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记忆中那个“满头是汗,一脸微笑地看着我”的年轻人,便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这一次见面后,习近平同志回到宁德,在《弱鸟如何先飞》 一文中专门提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当时的黄振芳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被写进了习近平同志的文章中,更没有想到,3个多月后,习近平同志又来林场看他,这一次习近平同志不但自己来了,还把正在闽东调研的省委书记陈光毅也带来了。
时隔两个多月,也就是在1989年1月3日,习近平同志第三次走进黄振芳林场,这一次他是陪同时任省长王兆国同志前来调研,与上次调研相比黄振芳的林场面积又扩大了不少,黄振芳正计划着在林下套种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看到这些,习近平同志高兴地握住黄振芳的手说:“你这林场搞得好,值得推广。”这次调研,习近平同志还在黄振芳家庭林场亲手种下了三棵杉树苗。30多年过去了,这三棵树已成参天大树,时刻提醒周宁人牢记总书记当年留下的“多栽树”的嘱托。
带着三赴林场的调研成果,习近平同志回到宁德,马上写下了《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文章中,习近平同志非常有创见性地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一崭新论述,标志着“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在周宁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孕育而生了。“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宁德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两山理念”在周宁的早期溯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周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30多年来,周宁人民在总书记“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指引下,建成了青山绿水的生态县城,让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96%,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绿色产业,三库效应日益显现。2020年4月,周宁县成功退出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1年周宁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遥望这绵绵青山,得习总书记一番垂爱,何其幸甚!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时刻牢记习爷爷的教诲,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爱绿护绿的意识,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让我们共同努力,逐绿奋进新征程,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德篇章!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