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宁小档”手持简牍,代表市档案馆卷册浩繁、馆藏丰富;身着一袭山海暗纹褐色长袍,寓意山海闽东、史蕴深厚;胸前的“中国档案”标识和以“宁德”甲骨文为纹样的青色外袍,凸显档案元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也参与了设计,写了甲骨文‘宁德’两个字。”郑伟说,“之所以选用甲骨文,是因为甲骨档案是最早的文字档案,我们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了IP形象,紧接着就要考虑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在郑伟的带领下,市档案馆的年轻干部以“宁小档”为核心元素,大胆设计、创意频出,制作了帆布包、档案盒、线装书等文创产品,且一经推出,“圈粉”无数。2023年,“‘宁小档’及周边文创产品”获得全国首届档案文创产品展示二等奖。
“将时代潮流融入档案文化,以实体产品承载历史底蕴,努力打造市档案馆特有的品牌形象。”谈及设计IP形象的初衷时,郑伟如是说。
时代潮流与档案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不止于此。
采访中,档案馆内“走进兰台”展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展厅面积不大,但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满满科技感,处处档案范儿。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解档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动手体验文件归档流程,参与档案知识互动答题,直观感受档案的魅力,“触摸”档案的脉动。
据郑伟介绍,设计“走进兰台”展厅,旨在以青少年易接受的方式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讲述兰台故事,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档案的“种子”。
无论是设计IP形象还是“走进兰台”展厅,其目标是一致的:让档案资源“活起来”,更好发挥育人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解放思想。
“档案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潮流,通过运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充分满足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郑伟说,“年轻人脑子活、见识广、创意多,我所能做的就是让大家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大胆去闯、大胆去试。”
在郑伟的支持和带动下,“梦想档案”寄存、假期实践研学、档案馆开放日、档案主题直播……一项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市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热情参与,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岁月不负耕耘,坚守必有回响。全省市级综合档案馆内部业务建设评价第二名、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郑伟的带领下,市档案馆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而他也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档案专家、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情系档案,初心不改;乐在兰台,躬耕不辍。“吾心归处是‘兰台’,无论身在何时、身处何地,我都将永远保持炽热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档案事业的发展默默地发光发热!”展望未来,这位“兰台”老兵的誓言依旧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