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8专题管理 犬吟九州生瑞气 宁德各地春节趣俗一览 福安市

【福安备年】 福安特色春节习俗大览

2018-02-10 09:49

春节,福安俗称“做年”。 福安“过年”,除了有大扫除、贴春联、守岁、拜年、人日等与全国大同小异的习俗外,也沿袭一些地方民俗又有自己的特色。

除夕“完满福”

福安聚集了6.8万畲族人口,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县(市)。大年三十晚上做大年,是“过畲年”最庄重的仪式。各家厅堂中庭柱上都亮出“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名传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对联,在中庭横眉上贴上“凤凰到此”或“麒麟到此”四个大字,在神坛里也贴上“汝南蓝氏(或冯翌雷氏或颖川钟氏)历代远近一派宗亲之香位”的字样。

做大年又称做“完满福”,或“余满福”、“年满福”,是畲族农民向当境土主里域正神(地方神)表明辛勤劳动一年得来的余庆幸福。除夕,按户募捐一定数量的钱、米,由值祭者购买三牲(猪肉、鸡\鱼)、福礼(海藻、豆腐、粉丝、黄花菜等)、茶酒、香烛、纸钱及糍粑等,送到村里神宫进行供祭。做完满福,家家贴春联,以红纸条封坛坛罐罐及仓库,表示仓盈库满。当晚,户户分回从神宫里所得的食物,煮酒吃大年饭(团圆饭)。饭后,大家环坐在篝火旁“守岁”,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来到。这里,老年人就来说古谈今,传唱祖歌,漫谈家常,回忆全年生产情况,安排来年农事。家庭主妇就在家炒豆炒花生,煮鸡煮鸭,准备新年食物。家家户户都要蒸糯米饭,做又油又嫩又香又圆的糍粑,大人细仔围起来吃去一部分,剩下部分藏入仓里,来年取出,谓之曰:“有吃有余”。

除夕火种——莫断猪

01

除夕之夜,家家要挑一根碗口粗的耐烧的楮木棍或硬柴头,放在灶里烧着,留在灶膛里用火掩着,做为大年初一的火种。这个火种一定不能在明日煮早饭前熄灭;要是熄灭了,就认为是无衣食。

其含意有三:一曰:“穷来莫断猪,富来莫断书”,他们称这火种为“隔年猪。养猪可以积肥,年终卖出得钱又能帮助家庭还债,添制衣被,增加过年肉食。第二,给后代留下“燧木取火”的痕迹,到了磷烛火柴问世,畲族还是不忘过去,以求节约每一根火柴,每一厘钱,弘扬畲族劳动人民勤俭持家的本色。第三,大年初一,畲民打开灶膛,就能看见灶里余火通红,意为开门红,添上一把禾柴,灶里熊熊烈火在燃烧,象征着畲家的日子愈来愈红火。

除夕,过了亥时(为二十四时)意为年到,家家户主手点香,到大门外放炮竹“接年”。而后把香分别插到大门两边,神堂和灶上,顿首叩拜,并在神坛和灶上点起油灯。

初一讨彩头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大年初一零点一过,各家焚香鸣炮,喜迎新年。凌晨,还要去抢挑第一担“龙头水”回家,以示纳财。初一年头,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图个吉利。

做年茶

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大人小孩先喝一杯花蜜茶或糖水,谓之“做年茶”,寓意"尝甜头”。做年茶,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

02

红头菜面

春节第一餐,福安人不可或缺的“彩头”食品是“红头菜面”,寓意"鸿(红)运当头” 。

食用方法:即把线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钟捞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红头菜(波菜),再调以汤汁和福安红酒、葱花等,芬香味美。有的还在线面里加“长年菜”(一种长茎叶的芥莱),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加萝卜菜头——即彩头之意(“菜头”与“彩头”谐音);加韭菜(“菜”与“财”谐音)——即久财之意;加香菇——即鼓财之意;加大蒜——即诸事合算之意……线面佐以芹菜(勤财)、豆腐(到福)等吉利名称菜肴,寓意一年中勤劳、富足。由于线面是面类中最长的面,因此又叫“长面”。福安话“长面”和“长命”谐音,故福安人又叫它“长命”。

按照数百年沿袭的习俗,初一早餐,家家户户都会给长辈老人煮寿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小小的一碗寿面蕴含着多少代相传的孝道传统美德!

新春出行有讲究

新春第一次出门叫“出行”,要取吉利方向,象征做事“好彩头”之祝愿。回家后,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初二不拜年

福安大年初二“祭日”,俗称 “做白年”,忌讳造访拜年。据说, “初二不拜年”的特异习俗,居然还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倭寇侵华民俗纪念日。

“做白年”民俗由来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有一年年关,福安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大肆烧杀抢掠,死伤惨重。

清朝版福安县志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那段历史,公元1559年初,一万多倭寇取道化蛟,兵临福安城下,而当时福安城内的人口只有七千多人,福安城上演了福安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面对实力几倍于自己的倭寇,与福安城同存亡的福安民众以自己的热血英勇书写了抗倭气节。教官程箕、训导谢君钧不幸阵亡,陈埙陈魁梧战死于北门,陈国初大骂倭寇,被肢解而死!有的书生不受倭寇侮辱,撞文庙立柱而死,更有多名不从倭寇捆绑而被剐死。福安城沦陷后,倭寇屠城四天,死者四千人。这种惨绝人寰的屠杀绝对给福安百姓以莫大的震撼。直至当朝总兵戚继光率部从浙江赶来,打败倭寇,光复县城。进山避难的百姓陆续返回家园,但见倭寇铁蹄过处,尸骨相枕,满目疮痍。

初二日,亲友乡邻互相探询有无阵亡和未归者,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探亡日(看别家死人的一天),并决定这一天做为对为国捐躯的志士和与世长辞的亲友悼念日。百姓因怀念亲人年年作忌,而将先前的“探亡日”拓展形成初二“白年日”(祭奠家中过世人的日子)的特异民俗。

从此,福安的正月初二便铭刻着惨痛的历史记忆与浓郁悲情。凡在过去一年有人病故者,厅堂都要贴白纸、备猪首、酒菜、摆香案、烧纸钱、祭奠死去的亲人。反正类似于古代“国丧”的一切礼仪,就这样沉浸在福安人的生活细节中,在每年大年初二日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旧时,“做白年”贴联是有讲究的。白联,表示这家有人去世不出一年;绿联,表示这家有人去世两年;黄联,表示有人去世三年。三年后,就又可以贴红春联了。现今,“做白年”人家有意在红春联顶上镶上一道两寸长的白边,以示心有余哀。这红白相间的“白额春联”格外醒目,提示家中“做白年”。

福安正月初二“祭年”的习俗,既祭奠先灵和缅怀历史,又赋予寄托勿忘国耻。年俗的背后,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了人们世代延续的传统。

初五“开年驾”

正月初五,畲家“开年驾”。这一天,由家主领着子孙,各自操起锄头、扫帚、畚箕,从大门口一直扫到卧室。连厨房、鸡舍、鸭圈、猪栏、牛栏、羊栏也要清理。大伙一边扫一边打招呼道:“各物祖公,年驾已去!快去!”

大扫除完毕,全家团聚食糖茶。小孩喝了糖茶说“甜格来!田割来”(甜格来与田割来是畲语谐音)。甜言蜜语预兆着这一年稻谷的丰收。接着大男细女便高高兴兴地开始下地劳动。是日,据说是神下降,畲村要备福礼去当地神宫里做“下神福”。

初八走八寺

春节,“到庙里拜拜,祈求一年平安好运”的拜庙文化已经渗入民众生活深处。初八日,福安许多虔诚的妇女有“游八寺”习俗,食饮8个寺庙的“佛茶”,祈求全年安康。寺庙人潮涌动,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寺庙文化的发达也带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民间的寺庙与慈善的结合,融合着信仰、传统、民俗与文化的传承,发挥乐善好施的功能。

十三请林公

在福安,林公是百姓心中的平安保护神,与妈祖、陈靖姑同为民间三大信俗文化。据记载,林公原名林亘,生于宋庆元年间。曾在当地兽害纷起时驱赶野兽,瘟疫横生时救助乡民。后人因此奉之为神明。

每年正月十三,民间至林公祖殿请林公的信众们,神铳开路、胸挂文明签、高举神旗、邀龙迎架等。林公香火节民俗活动,常常吸引许多游客。

十四奶娘节

福安一带畲族将农历正月十四日定为奶娘节。这一天家家必备两斤重以上的喜烛一支,献给“奶娘宫”,点后余下半截,次日清晨,在本宫奶娘塑像前,点燃茗香一把,连同半截喜烛提回家里,以示奉祀奶娘香火,能保男女老幼平安。

03

“九字写来脚来变,奶娘学法过闾山,治尽九多邪妖怪,斩了南蛇飞半天。”凡设有“奶娘宫”的村庄,每隔二、三年的正月,要请巫师,组织人马去古田县临水殿“请正身”一次。请“正身”时,一路旗幡飞舞,鼓角齐鸣,香烟袅袅,炮竹声声。炮手、旗手、香亭、巫师、福首、乐队依次而行。途中经过的桥亭庙观和村庄都要张灯结彩迎送。“正身”到宫后,宫里摆起“三张案”(三张八仙桌叠起)巫师乔装奶娘,行“妆楼变殿”、“穿山打伤”、“水面催罡”术,做“清醮”一天一夜。整个节日持续三天,热闹非凡。

畲歌云:奶娘廿四归阴府,鼓角收回临水宫,三斗芝麻供香火,家家奉礼陈夫人。奶娘姓陈名靖姑,正月十四日生,号十四娘,是神州下渡人。传说她幼年学过闾山法术,能调天下神明,穿山破洞捉拿妖精;能呼风唤雨,救济天下良民;能保胎催生,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能斩邪驱鬼,救护万民。

十五凤凰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上元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上元夜,是畲族礼祭凤凰的夜晚。当晚,畲家由各户代表随带米酒一瓶,到值祭者家中聚餐。酒罢,燃起篝火,大家仿着凤凰的模样,自歌自舞,谈笑风生尽情欢娱,到深夜方散。

相传凤凰是神鸟,能载风神、雨神四处消灭旱魔,带给畲乡风调雨顺。又说,只要凤凰神鸟出现在世间,天下就会平安无事。福安畲族,每隔三年的正月十五日就要举行一次凤凰节。是日,按户募捐钱、米,由值祭者下市购买公鸡一只,猪肉一块,带鱼一尾和酒菜、元宝(纸制的)、香、烛等。同时,以糯米糍塑造凤凰模型一个,连同福礼摆到当地的神宫里进行公祭,祷告凤凰带给村闾吉祥,户户添丁发财。

现今,凤凰灯谜活动已成为福安畲乡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每届元宵灯谜节,福安100多家单位出谜题数万条,吸引众多灯谜爱好者猜谜游乐。现在的灯是愈发精细,声、光、电集合出耀眼的绚丽来。“百鸟争春” 、“三星赐福”等花灯,寄托着人们新春的美好祝愿。漫步在流光溢彩的场景,除了兴致勃勃观赏花灯,还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场。畲民舞龙舞得活灵活现,抖擞了龙马精神。

关键词

春节 拜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