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知乎者也 | 林祥鹭:守岛人,避风港

2024-05-11 10:42 来源:闽东日报

傍晚六点,海风推送着夜色降临在岱峰村里,潮水远远退去,港湾内五六艘船只微醺,随意斜卧,颇有雅兴。村道上漫步着的老人,一步只走出半掌之远,肩上落着白发与晚霞,脚边一只黄色小狗灵活摇摆,对着外来客叫上两声,这是除却海浪声以外,村子唯一的热闹了。

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北邻白沙村,南隔国彩村,西面大山顶。而我大多是匆匆路过,究其根本,只因白沙村盛名在外,国彩村早有耳闻,相比之下显得岱峰村门前冷落。

若不是偶然的机会,将聚会定于此处,又怎能得知岱峰这昔日的荣光,不过是暂时被这黄昏的荫翳遮住了而已。

仔细观察麒麟岛,便能迅速找出苏平片区岱峰所在的位置,这位置极好,海岛向来风大,它却讨巧般地躲进环白青东部生态廊道的S弯内,直接避开了长江澳的大风口。于是猛烈的海风到了岱峰村,就此止住,步子袅娜轻盈起来。

岱峰村又称岱峰前村,村子的门牌上写着“岱峰村岱峰前”和具体门牌号。村子以陈姓为主,追根溯源这陈氏,算是白青地区的一大望族,系福清“星桥陈”衍派。据考谱牒,“星桥陈”派系景春公的第十二世长源公,生正器、正大、正侯、正能诸公,于清代迁岱峰村开基立宗,至今已近四百年之久。

听闻岱峰村的东部澳口,还有一处古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这是为防范倭寇入侵、加强海防管理而建,也是海坛镇水师汛地之一。埠头最初由巨石堆砌,长60多米、高约6米。埠头从澳口伸入大海,状如巨龙,见证着一座村落的兴起。随着时间推移,古埠头被改建成码头,后来为了改善村庄的航泊条件,在1980年的夏天里,建设成了岱峰港。

这是名副其实的避风港,虽历经多次改扩建,但它是具有陆岛码头功能的优良避风港,也是白青地区建设有避风港和码头的唯一渔港。

历史被海风一页一页翻开阅读。

我仿佛看见巨大的繁荣在眼前绽放。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网箱养鱼成为新的养殖模式。岱峰村村民陈岱英就敢为人先,率先组织联合体,开始利用网箱在近海浅处试养高品质鱼类。1986年,该联合体试养真鲷3.5万尾,54个网箱,产鱼30吨……该项技术荣获省水产科技一等奖和国家农牧渔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立足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岱峰村形成渔业、海上运输业和隧道工程业等三大支柱产业。

历史的余温还未散去,但是转身回头的工夫,村里只剩下了寂寥守望的老者。昔日的辉煌只剩下安静的码头,目送离家离岛的家人。

我不知道岱峰村是什么时候开始“深藏功与名”的,等我认识它的时候,它只是谦逊,低调与安静。曾经渔业养殖的器具(鲍砖、蟹笼)成了堆砌在村道上的障碍物,日子久了,甚至散发出恶臭的腥味。鲜有游客驻留此处,日子久了,岱峰便无人问津了。

有时候,通过一座村子,认识了一群人,而有时恰恰相反,是通过一个人,才更深入地认识了一座村子。认识林财正是这个秋天的故事,三十而立的苏平片区岱峰村包村工作队长,乐观地告诉我,在岱峰村的工作里“即使碰了99次壁,我也相信第100次总能成”。

乡村振兴四个字,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年少时做的考题,从纸上变成了现实困境。岱峰村已不似当年风光。人少、老龄化、资金短缺、缺少品牌竞争力……每一难题都令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北部生态廊道修建的时候,岱峰村毫无动静,白沙村旅游如火如荼时,岱峰村视若无睹,到了国彩村风靡网络时,岱峰村终于渴望被看见,这座旅游风口上的后起之秀,处境已如“夹缝中求生存”般,上下求索。

岱峰村等到了一群合适的人,林财便是其中的一个。

林财形容自己,是个有情怀的后生仔。离开故乡,是为了回到故乡。在外求学的时候,总要和人争论平潭有多好。而故乡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容不得别人说半句不好。因此考取了平潭大学生村官,直到在岱峰村面前停下了步子。他笑自己是像八零后像九零后,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也知道,这是他想要做的事。

从林财被任命为岱峰村包村工作队长那天算起,时间大约已经过了两年半。岱峰村的建设已小有成效。眼前白色的四层楼建筑,弧形拱门,排列着整齐的小窗,夜幕降临,它是全村唯一的暖色调光亮。这便是“知岛”民宿,这是岱峰村的希望,两百多万元的村集体征地款,在无数次的讨论决议中,压在了这一座民宿的开发建设中去,这是村企共同合作开发的民宿综合体。

“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去争取,你看,路就是这样一点点修起来的,村里的卫生也是一点点清理干净的。”

“村里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在林财的话里,似乎已经看到了近在咫尺的未来。

岱峰村地处长江澳北部,东南澳口的堤外连接长江澳沙滩,环白青东部廊道由此横穿而过,经白沙、白胜、青峰等乡村连接北部廊道,形成白青地区唯一能够连接长江澳沙滩的生态廊道。而知岛民宿果然不负众望,在夹缝中强势生长,成为了岱峰村的新地标。岱峰港守护着知岛,知岛之外,陆续又落地了一批精品民宿与特色餐饮,给村里带来了人气。

岱峰村正在苏醒。

年轻人,也陆续开始回乡了。

除此之外,村里还搭建了海萤志工站志愿服务平台。我问林财为什么是海萤?原来这是蓝眼泪,这是他们所理解的海岛上真正闪光的蓝眼泪。这些志愿者聚集一起,就能为社区村庄发出浪漫的光。

属于岱峰村的故事远不止于此,我一路行走一路收集。

远道而来的藏医药浴疗法将要落地岱峰村,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址就在岱峰小学旧址。岱峰港、海萤志工站、藏医康养……而如今这些词与岱峰村紧密联系在一起,林财说,像他这样的“村官”,海岛还有很多,都在努力着。

顺着村前的环白青东部生态廊道走,爬上村前的小山丘,村景尽收眼底。岱峰村重新成了岱峰村民的避风港,大美平潭,美的不仅是岛,美的更是扎根村落的海岛人,而我始终记得林财指着岱峰港那片星点般的几盏路灯,说道:“未来,我们还要给村里安装45盏路灯,当灯亮起来的时候,相信会照亮更多回村的家人……”

写这篇稿子结束之时,收到林财发来的微信:“路灯全亮起来了……”

来源:闽东日报

文字: 林祥鹭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