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闽东之光 | 老城光刻机:园林寥落小东门

2023-12-12 10:22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

岁月的车轮

从不会为谁停滞

穿过小东门

窄窄的巷子

感受年华老去

留下的沧桑

……


蕉城纵向的历史脉络里,在众多的老街区之中,小东门是宁德“五城门”中,唯一靠山,并具有园林特色的老街区。




…………


护城河的悠悠诉说

长的岁月长河中,有些历史总是不会抹去。小东门城门外的护城河是蕉城主要的腹地水陆要道。在陆路交通不是非常发达的年代,水成了主要的交通之一。



条日夜不息的护城河,成就了多少老宁德童年的记忆。在小东门原住民老潘的记忆中,金蛇头24孔桥没有围筑之前,每当涨潮,小东门城门外的护城河就会水涨船高,而且鱼虾成群。那时,影响最深的是,鳌江流域的渔民会行驶着小船到护城河舀取淡水,以供海上生活使用。


…………


林氏家族的不老传奇

老城的记忆在于建筑,而建筑的灵魂在于人与故事。





的年代里,林氏占据了小东门最最重要的历史地位,亦是林氏族人的聚居地,也出了许多名人。我国盐政专家、世界语首位翻译家林振翰(蔚文)先生就是下小东门最具代表性的原住民。在小东门错综林立的宅院里,林氏大宅占据了当地重要地位于面积。




小东路,四座林氏大宅院接连排列,虽然岁月的洗礼让门庭显得斑驳沧桑,但依旧透出曾经的繁华与车马喧嚣。




山路39号的林家媳妇说,这四户宅子分别住着林氏四兄弟,这四兄弟又分别有四个孩子,一共十六户人家,当时真真是热闹非凡。



而碧山路39号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大厅墙上都挂曾挂着春、夏、秋、冬的铜质壁画,大门镶嵌着二十斤的铜质门环,敲起来“咚咚”直响,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门第与大手笔。可惜在大跃进的年代,被做炼铁使用。如今,只剩下那些斑驳的印记,与一声叹息。




过林氏兄弟的府邸就到了林氏祠堂。大厅红色的桩柱、堂前数排的林氏祖先牌位,显示着林氏家族的荣耀。




里曾是叶飞游击时驻扎过的营地,上个世纪曾经被作为米粉厂使用,十几年前林氏族人自己花钱将其买了回来,每年中元节祭祀与年尾请愿祭祖时才开放。




…………


卧虎藏龙小东门

里,不得不提的是林氏家族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个把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也是我国近代盐政专家。


振翰


振翰13岁时,林振翰入福州格致书院,18岁应试补弟子员,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鳌峰、智用书院。又以高才生被选送京师译学馆深造。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魏源、林则徐等人,欣赏“中体西用”之学。他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和书刊,眼界大开,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欲望更加强烈。他在学习中,知道世界民族语言约共2530种,给国际交往带来困难,他憧憬实现人类语言统一。他浏览国外资料,终于在数百种国际共同语言方案中,比较出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方案最为简明,决心汉译其《世界语》原著。经两年努力得以完成。振翰强调世界语易学,文法简单,可省强记。《汉译世界语》于民国2年(1913年)再版发行。随后,林振翰又编著《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英文正字》(未刊,稿存当时上海科学会编辑部)。


林振翰1911年翻译引进世界语之父波兰柴门霍夫著作《世界语》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浪潮冲击全国。林振翰在京都译学馆毕业,弃去升官机会,毅然返回福州,任《群报》主笔,鼓吹并支持民主革命。


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振翰当选议员。但他目睹贿选丑行,发誓终身不当议员。后应同学刘谦安之荐,于民国3年赴四川盐务稽核所任一等课员。此后,他毕生研究中国盐政,著有《川盐纪要》《浙盐纪要》《淮盐纪要》《中国盐政辞典》《中国盐政史》《全国精盐调查录》等,是为闻名于世的盐法专家之一。



国21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盐务稽核所经理,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正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因奔波劳碌,历尽艰辛,患脑溢血逝于福州,时年49岁。


林振翰的世,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叹惋。京国民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分别举行祭,中正、子文、树庄、绍宽等央及省府要员还送了挽联或前往吊唁,足见对林振翰的视。


…………


老街不变的信仰

小东门纵横交错的小巷里,有座奶娘宫名为“金仙境”奶娘宫。




据说始建于明末清初,从宫庙里的石狮子与石栏杆可依稀判断。宫庙虽说占地面积不大,但是旧时逢年过节就会搭起戏台,也是热闹非凡。


…………


庭院深深深几许

蕉城东郊碧山重峦叠嶂,考其称谓似有叠叠青山含碧之义,与可园别业左近溪流坑之弯弯溪水流清堪相媲美。山麓树木茏葱,遍地繁花锦簇,是昔日城里民众游览寻幽之必登之处。


(资料图)

园由住宅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总体布局乃依山就势,顺理成章,园正面朝向碧山街,四周筑有围墙自成一隅山庄。园内清幽静谧。可谓别墅傍城而可爱,山庄临海而不嚣。


(资料图)

来客沿碧山街步行,登上缓坡,园门迎面而立,“碧山别墅”四大字照眼高悬。若依当年山庄景物而言,别墅依好山而名世,可园仗名贤而风光,可谓斯言不谬。物换星移几度秋,碧山别墅从繁荣到式微已经历逾半个世纪。如今可园已无遗址可寻,惟有数株高耸之白玉兰树随风屹立以见证当年时空之变异,对于蕉城古建筑耽爱者惟有启动记忆以文字记叙留存于楮墨之间而已!


…………


老城时光の东门茶香度远洋

蕉城赫有名的“一团春茶行”在宣统二年<1910)试制“玉兰片花茶”成功,民国四年(1915),选送“玉兰片花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大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银质奖,奖牌高挂天津总行大厅。




“—团春茶行”行址在原碧山街上的“新桥头”与‘‘池头坪”之间,临护城河开二个大门,一在正面,架一木桥于河上,通城内,二在池头坪通城的石桥边。在上世纪初至日寇侵华战争爆发前,这是一家声名显赫的巨型家族企业。




“一团春茶行”由居住在山街上街“碧山别墅(又称‘可园’)”里的林延伸创办。其发轫即生产、营销并行。为了开拓市场,林廷伸把“一团春茶行”总行设立在天津.并在北平(北京)、青岛、上海、宁波等地分设“茶庄”。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因日寇大规模入侵,我国陷入战乱,交通阻塞,百业俱废,经济崩溃,民生凋蔽而停业。逮至日寇投降,大江南北又浸淫内战的炮火中,茶行因之彻底关闭。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一团春茶行”行址、建筑物被当地政府使用,相继在这里开办了红星米厂、新生米厂、宁德县政府招待所、第一旅社,宁德县供电公司等单位。1996年,这里及碧山路—大半的民房、商店被房地商开发为如今的锦福城。


…………


王氏家族的起落

沿护城河前行百米,三元桥溪畔,这里曾是清末民初王祖添家族的聚居地。从前排有大小两座祠堂,一座为王祖添倡建的“王氏家庙”,另一座是“王氏五房支祠”而今保存下来的,也只有“王氏支祠”了。



今,仅遗留一座破败的王氏院落。庭院的角落,杂草疯狂地吸允着春雨,王氏老宅主厅里挂着一幅有些年头的年画,红浅白深。撑顶的梁柱裂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缝隙,精美的雕花在梁上,在窗上,在石墩上,它们依然清晰。梁柱下的石墩静默不语,泛黄的老墙全写满了无奈。



氏后人思静看着眼睛的景,那些昔日的记忆却像快速滚动电影画面从他眼前晃过。老宅厚重的实木门、花岗岩条块铺砌成四方花格的门楼路,如今还依旧光滑。大门到里厅有个过路亭,亭盖飞檐,状如飞凤,造型十分精巧。长廊两旁设有弧形靠背休息椅,亭楼天棚装饰八角藻(凤凰池),破败中犹见曾经的繁华。厅堂上方高悬一块楠木香雕刻的绣金横匾,上书“中宪大夫”,笔力逎劲。



王家后花园的山上有一个山洞,名为“雪洞”,仿照自然洞穴式样做得,用奇形怪状的湖石垒砌而成,洞门是狮头形,洞顶用长条石板铺盖,为斜坡形,以防止雨水渗入,只是已不复存在。



百多年前,蕉城小东门城外至白岩下还是罕为人迹、怪兽野猪出没的荒野之地。护城河外有小东溪和溪井墘溪,夏季山洪暴发,水流一泻千里,溪石滚动,宛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闽王第二十六世孙王丽园就是在这样恶劣环境地带扎根,开基创业。经过治理,荒山变成富有田园风光的家园,成为宁德小东门王氏家族发祥地。数百年来,溪井墘先后创建王家别墅、王家溪、王家井、王家桥、王家路、王家群楼和书院。



丽园为何在选址小东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一次经商活动中,王丽园结识蕉城蔡氏绅士,交谈中得知蕉城山川、滩涂资源丰富却鲜有人开发。经多次实地考察,聘请风水师进行测算,在风水师指点下,他决意开发蕉城小东门护城河外白岩下山野(今金龙大厦、旧市政府大楼背后一带)。据说当时风水师测算这一块地是“昙花穴”,寓意“转轮王出世,昙花才开”。不久,王丽园毅然带着全家老小数十人,从福清迁入蕉城小东门。



着时代变迁,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商业打乱老城的格局,商厦大楼拔地而起,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时常在小东门上演。现代化社区,多功能的街心公园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只是还能看见的老商铺早已寥寥无几。老宅院一点一点的变小了,书院夷平了,花园不见了,老宗祠也消失了,唯有锈迹斑斑的老铜环依旧在锲而不舍的讲述着那段时光。当年的辉煌不复存在,更有几分破败的景象。



一面石板的老墙立在窄窄的巷道与现代化建筑之间,显得有些突兀,碎裂墙头堆满了杂草,单车骑过小巷,卷起了一阵风,摇动了石壁上的杂草,摇晃了无尽的凄凉。石墙是王氏宅院的一道侧墙,因位置偏远,且并未妨碍道路通行,就搁置在那了。而隔壁的老宗祠运气似乎就没有这么好,外观被裹上一层现代化的钢筋泥土,早就面目全非。


…………


·End·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图/大梦客 文/林翠慧 雷美玲 苏诗瑶 陈玉海黄建琛 王新中

编辑:林宇煌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