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他山之石

门源: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门源大地,广袤黑土,文明乡风拂面,美丽乡村入画。近年来,门源回族自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目标,以刹住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规陋习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细致入微 建章立制很管用

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独特的自然美景,造就了她钟灵毓秀的甜美、纯朴的民风、勤劳的村民,赋予她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她就是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寺尔沟村。

该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藏、土、蒙古族等多民族聚集的行政村。获得过海北州“美德乡村”、第二届海北州“最美乡村”等殊荣。暮春的阳光洒在寺尔沟村,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几个孩童在健身器材上嬉戏玩耍,无忧无虑。看着这样的场景,寺尔沟村党支部书记孔庆银说:“如今的寺尔沟村,村容村貌整洁亮丽,邻里和谐相助,呈现出人人争模范、户户争先进的可喜局面。”

据孔庆银介绍,寺尔沟以前的风气非常不好,喝酒的人非常多,导致打架闹事的人就多,群众思想落后爱说闲话,在附近几个村子里评价非常差,寺尔沟被其他村的人戏称为“是非沟”。

近年来,寺尔沟村以“四治一体”为依托,开展家风建设等各类活动,不断强化“一约四会”、积分管理等制度建设,组织引导村民参与到环境治理、法制建设、社会治理中来,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积极推进“四治三建”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村级管理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去年7月,村里两户人家办丧事时,主动按照新的‘村规民约’操办,席面菜品数量减半,不摆放烟酒,丧事全程只用了三天时间,两家分别花了5600元和8600元,改变了以前大操大办的旧俗,在全村起了带头作用。

“如今村里打架、赌博、酗酒等陋习被杜绝,矛盾纠纷大幅下降,村里和谐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孔庆银说。

寺尔沟村的这种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只是门源县整体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门源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州文明委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细致入微,建章立制,着力提升农牧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助推门源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9年,门源从县级层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意见》从革除农牧区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着眼,对红白喜事操办的程序、规模、礼金、宴席等制定了“硬杠杠”,将“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乡镇党委政府、民政部门指导村(社区)参照县及指导意见相关标准,从“管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召开村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酝酿讨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办理流程,对彩礼(嫁妆)数额、宴席规模、亲友随礼等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突出实用性。明确了“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内办”,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使之对陈规陋习形成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有效遏制了农村牧区存在的高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

    各施其法 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西滩乡边麻掌村在民国时期就有了眉户戏。近年来,边麻掌村眉户戏业余剧团人在坚持“泥腿子、土台子,我唱戏来你听故事”的同时,以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切入点,演旧戏,唱新剧。

针对当前农民群众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一些不良习俗,编写了《高额彩礼》《骗婚》《老来难》等符合时代发展,揭露不良风气的新剧目,除了在本村演出,剧团还通过“法德大舞台”,在门源县其他村以及在西海镇、西宁等地演出,收获了不少好评,为全县文明风尚注入了新风。有了眉户戏的助力,边麻掌村依托农村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建设,全面建设了村级宣传栏、道德讲堂、微信工作群等宣传阵地。通过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微信群等形式,结合“一讲两办三推”、民族团结“十进”等活动,积极开展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引领,先后召开群众宣传会8次,走门串户300余人次,发放《树立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270份,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参与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如今,阴田乡大沟脑村新风拂面、文明荡漾: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大沟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红白理事会来规范农村婚丧嫁娶、婴儿满月、子女升学等民风民俗类事宜。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好事自办”,约定简办红白喜事,提倡“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自我约束”,不断丰富完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和功能,让红白理事会成为村民自发组织活动的有效载体,增强群众的自治能力,引导村民加入到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行列中。

在“喜事新办”中村民田米楼,四个女儿出嫁时,大女儿、二女儿未收取彩礼,三女儿出嫁时只收取2万元彩礼,四女儿出嫁时也没有收取彩礼,他的这种行为成为各村推行移风易俗的新榜样,为了提倡喜事新办,不搞攀比,大沟脑村村委会通过乡风文明评比活动对田米楼进行了“移风易俗文明户”的表彰,激励本村村民学习效仿。

自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苏吉滩乡药草梁村以“双联系双覆盖”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推荐、自荐等方式成立了一支由10名党员组成的“红袖章”党员先锋队,旨在积极开展卫生整治、村级矛盾纠纷调处、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工作,并协助村“三委”做好村级事务工作,切实发挥好“五大员”(宣传员、指导员、信息员、联络员、调解员)作用。并充分利用“一名党员一面旗”“支部建设年”“主题党日”等活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村民小组长“1+10”工作机制为着力点,成立了一支由村民小组长、妇女代表和团员青年等20人组成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宣誓、签订服务承诺书等方式,持续激发志愿服务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积极投身村级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将志愿服务工作与牧区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关心空巢老人、帮扶留守儿童、邻里守望相助、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起来,使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化、长效化、规范化运行,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多管齐下 丰富载体育新风

为扎实开展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门源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制定时间表,着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组织领导有力、公共服务优良、道德风尚良好、社会事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村容村貌整洁的创建标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试点村创建工作。门源县投入10万元开展了苏吉滩乡药草梁村、西滩乡边麻掌村、东川镇寺尔沟村及阴田乡大沟脑村四个州级乡风文明试点村乡风文明建设,主要以整治高额彩礼、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结合实际,打造特色亮点,引导广大村民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

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严格创建标准,严格考核评选,把创建工作重心放到创建过程上,放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上,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与政策宣讲、脱贫攻坚、美德乡村创建、法治教育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相互作为载体和平台,共同落实、共同推进。对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带头模范作用明显的家庭优先进行评选表彰,广泛宣传,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荣誉感,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创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的良好风尚。

    ——推进道德典型选树

大力打造评先树典品牌,持续开展了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及各领域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先后推选出助人为乐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民族团结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60余人,配合省州文明办开展了“孝亲敬老”“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将涌现出的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以成立宣讲团、设立“善行义举榜”等形式进行宣传,体现了国家尊崇好人,社会礼遇好人,教育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源源不断地传递文明正能量。

门源县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争取了群众的支持,吸引了群众的参与,掀起了立新规、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遏制了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使农牧民群众逐渐放下了人情“面子”,拿起了精神富裕的“里子”,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汤少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309374 闽ICP备08006857号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3-2876799

新闻热线:17759335807 举报邮箱:ndwww@qq.com    宁德网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